带着二宫凛子,森川桃,还有冬月璃音,池上杉一路来到录音棚。
因为还要等《深海少女》的mv,索性就都先休息一下。
森川桃刚吃了一肚子虎屋的团子,这会儿也没消停。
摸出冬月璃音妈妈送的曲。。。
森川桃合上日记本,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摩挲。窗外晨光渐盛,教学楼的影子被拉得细长,像一道沉默的刻度线,标记着她与过去之间的距离。她没有立刻起身,而是静静望着那缕穿透云层的阳光??它不急不缓地爬上讲台边缘,仿佛也在等待什么。
手机震动了一下,来自“樱火社”加密频道的消息弹出:
>【大阪站报告】
>昨夜接收两名新求助者,均为离家出走少女,疑似涉及家庭监控系统联网追踪。已启动B级庇护流程,转移至备用据点。
>佐仓提醒:对方技术手段升级,可能已渗透地方青少年援助平台。
她眉头微蹙,迅速回复:【通知所有站点切换至离线应答模式,暂停公开接案七十二小时。启用V-13遗留的跳频通信协议。】
发送完毕,她将手机反扣在桌上,目光落在教室角落那个旧书包上。那是池上杉最后一次来学校时留下的,外表普通,内层却嵌着一层电磁屏蔽材料。她曾用信号探测器扫描过,发现夹层中藏有一枚微型存储芯片,内容是一段音频,只有三十七秒。
她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如果你听到这个,说明我已经不在你身边了。”池上杉的声音低沉而清晰,背景有风声,像是站在高处,“我不是S-01。我是……另一个失败品。他们让我接近你,评估你是否具备‘可控觉醒’的潜质。但我看见你笑的时候,突然不想再演下去了。”
音频停顿了一瞬,接着是压抑的呼吸声。
“我把你带进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希望有一天,你能亲手把它撕开。别信系统给你的每一份‘善意’,包括那些看似支持你的晋升路径。它们都在引导你回到笼子里。真正的出口……是你自己造出来的。”
最后几秒,他轻声说:“记得你说过想去看北海道的樱花吗?等春天真正属于我们的时候,我陪你去。”
森川桃摘下耳机,掌心发烫。
她知道那段录音原本不该存在。按理说,池上杉的所有设备都受中央监管,任何未授权数据传输都会触发警报。可这段音频却通过一个早已废弃的校园广播频段,伪装成午休音乐缓存文件,悄然植入她的个人终端??那是他在彻底消失前,留给她的最后一道后门。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远处操场上,几个低年级学生正在排练春季开学典礼的节目,笑声随风飘来。多么平静的画面。可她清楚,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也许正有人被关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听着同样的笑声,却无法走出去。
“信任、资源和平等的选择权。”她在心里默念发布会上那句话。这不是口号,是战争宣言。
***
三天后,樱火社东京总部地下会议室。
吉田加奈摊开一张城市热力图,红色斑点密布在几个行政区。“最近两周,异常失踪报案增加了40%,集中在12到16岁女性群体。警方归因为‘青春期叛逆’,但佐仓分析监控数据发现,这些孩子离开家之前,都有共同行为模式??频繁访问特定心理测评网站,参与线上匿名倾诉社群。”
“诱捕链。”佐仓凛冷冷地说,手指划过平板上的代码流,“那些平台打着‘情绪疏导’旗号,实则是‘观测者计划’的新一代筛选机制。用户填写的心理问卷会被自动解析为‘适应性偏差指数’,一旦超过阈值,就会被标记为‘高潜力回收对象’。”
森川桃盯着地图上那片密集红点,忽然开口:“你们还记得‘樱笼’里的六个房间吗?五个空着,一个关着女孩。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很像?”
空气骤然凝固。
“你是说,他们在重建实验环境?”吉田声音发紧。
“不是重建。”森川桃摇头,“是进化。从前是物理囚禁,现在是精神诱导。他们不再需要铁门和锁链,只需要制造孤独、焦虑和无助感,让目标主动走进他们的‘关怀体系’。等孩子们依赖上那个虚假的安全网,就再也分不清救赎和控制的区别了。”
她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认知温床计划**。
“我们必须反击。”她说,“不是救人,是拆掉整个陷阱。”
计划代号定为“破茧”。
第一步:反向渗透。由佐仓伪装成一名陷入抑郁的高中生,注册多个可疑心理援助平台账号,收集后台数据接口信息;第二步:舆论引爆。将部分非敏感证据匿名提交给独立记者,引导主流媒体关注“青少年心理咨询商业化滥用”议题;第三步:建立真实替代方案??扩大“流动支援站”规模,并开发一款完全离线运行的心理自助APP,内置应急联络、安全屋导航和记忆封存功能。
“APP名字叫什么?”吉田问。
森川桃望向墙上那幅手绘东京地图,上面插满了代表据点的小旗,中心位置赫然标着一朵樱花。
“就叫‘春雷’吧。”她说,“当所有人都以为冬天还在继续时,地下的震动已经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