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履历:1970年-至今,东单区第九供销社,先后任售货员、仓库管理员、现任采购科采购员。
……
履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像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城市青年一样,乏善可陈。
最后的单位鉴定评语,也是些“团结同志,服从领导,工作踏实肯干”之类的套话。
白杨看得非常仔细,手指在“采购科采购员”这几个字上轻轻了一下。
供销社的采购员,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岗位。
在这个物资凭票供应,渠道为王的时代,一个合格的采购员,需要有孙悟空的本事,能上天入地,走东家、串西家,把计划内外的物资给凑齐了。
他们对市场物价的敏感,对三教九流的熟悉,对政策缝隙的理解,远超常人。
这是扎根在最基层,最了解民间商业生态的一群人。
放下林强的档案,白杨又拆开了部里送来的第一个“绝密”档案袋。
这份档案的纸张是洁白的道林纸,字是打印机打出来的宋体字,清晰而冰冷。
姓名:钱立行。
年龄:三十五岁。
履历就复杂得多了。
此人祖上是津门八大家之一,标准的“资本家”出身。
但他本人却是个商业奇才,公私合营后,他凭借对市场的惊人嗅觉,在国营体系内依旧混得风生水起。
尤其是在广交会上,他曾仅凭一人之力,就为国家拿下了一笔巨额的纺织品出口订单,手段灵活,胆大心细,被外商誉为“最不像中国商人的商人”。
但他的档案上,也附着厚厚的一叠“错误”说明。
“投机倒把”、“个人英雄主义”、“无组织无纪律”、“里通外国(后经查证不实)”……
一连串的帽子,让他几度沉浮,最终被下放到了一个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里看仓库,彻底闲置了起来。
档案末尾,周部长的秘书用钢笔加了一句批注:此人是匹烈马,能日行千里,也能踢死主人。性如孤狼,极难驾驭。
白杨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狼?
他要的就是狼。
温顺的绵羊,是没法在即将到来的市场浪潮里撕开一道口子的。
他打开了第二份档案。
姓名:马宏图。
年龄:四十一岁。
这位的履历,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根正苗红的革命家庭出身,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地方政府,一步一个脚印,三十多岁就成了一方县委的负责人。
他的问题,出在“思想过于超前”。
早在几年前,他就在自己负责的县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偷偷搞起了“包产到户”的试点,还大刀阔斧地改革县里的几个老大难国营厂,引入了后世所谓的“厂长负责制”和“绩效考核”。
他将马宏图的档案,与钱立行的档案,并排放在了一起。
最后,他又拆开了第三份档案。
这份档案里的人选,同样优秀,是一位在南方主管过大型国营商场,精通财务和管理的干部。
但白。。。杨只是扫了一眼,就将其放到了一旁。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三份档案上。
林强,基层的“地头蛇”,代表了最广泛的民间网络和渠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