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电话,白杨的指尖在红色的机身上轻轻敲了敲,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刘有材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这不仅仅是卖他白杨一个面子,更是这位精明的部长,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小灵通”这个项目,向自己背后的力量,表达一种紧密合作的姿态。
一个常务副厂长的位置,看似位高权重,但对于如今的华光总厂而言,这个位置更像是一个“监军”。
监的是生产,控的是品质,确保这条日进斗金的生产线,不会出任何岔子。
用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干这个最重要的活,刘有材这笔账,算得比谁都精。
而这个人,恰好是白杨送过去的。
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
与此同时,四九城,西城区的一座僻静的四合院内。
院子里种着两棵海棠树,枝叶繁茂,树下摆着一套石桌石凳。
时值夏末,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暑热,但院内却因这浓密的绿荫,显得格外清凉。
北屋的书房里,光线略显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和老旧书卷的味道。
靠墙是一整面墙的红木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书籍,从经史子集到近现代的政策汇编,包罗万象。
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正端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着两颗光亮的核桃,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他正是江家的定海神针,江老爷子。
老爷子面前,恭恭敬敬地站着三个中年男人。
为首的大儿子江卫国,约莫四十五六,穿着一身熨烫笔挺的干部服,面容儒雅,眼神中却透着一股精明干练。
他在计**委工作,是江家对外联络的核心。
站在他身侧的,是二儿子江卫民,三十九岁,国字脸,眉眼方正,身上带着一股技术干部特有的严谨和沉稳。
他目前在一家部属研究院担任副总工程师,是江家在工业技术领域的希望。
最边上的,是小儿子江卫军,看起来最年轻,也最跳脱,今天只是陪着两个哥哥过来听事。
书房里的气氛有些肃穆,只有核桃的碰撞声在安静地回响。
许久,江老爷子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起眼皮,浑浊但锐利的目光落在了二儿子江卫民的身上。
“卫民,你今年三十九了。”老爷子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爸。”江卫民立刻挺直了腰板。
“在副总工这个位置上,也待了快四年了吧?该动一动了。”江老爷子缓缓说道,“技术要抓,但不能一辈子钻在技术里。到了一定层次,要懂管理,要会用人。”
江卫民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知道,老爷子这是要为他的前途铺路了。
“爸,我都听您的安排。”
江老爷子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大儿子江卫国。
“卫国,华光厂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了?”
江卫国上前一步,语态恭敬地汇报道:“爸,您放心。我已经跟四机部的陈主任通过气了,他那边没问题。”
“华光厂因为‘小灵通’的项目,现在是四机部眼里的香饽饽,厂子的行政级别都提了半格。”
“他们正好打算增设一个常务副厂长,主抓生产和技术品控,这个位置,简直就是为卫民量身定做的。”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成竹在胸的微笑:“该打点的,我都已经打点好了。陈主任也答应了,只要我们的报告递上去,他会在部务会议上帮忙说话。这个位置,十拿九稳。”
江老爷子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华光厂,这个昔日半死不活的老国企,因为搭上了“小灵通”的快车,一跃成为了全国瞩目的明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