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造超算,那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
他们是陆军,现在所长却直接给了他们一套航母图纸,让他们下海去跟世界海军霸主对决。
这让他们感到的不是兴奋,而是发自内心的惶恐和不安。
看着群情激奋,一脸“你是不是疯了”的众人,白杨的脸上,依旧没有丝毫波澜。
他只是静静地等着他们把心中的疑虑和震惊都倾泻出来。
等到办公室里的声音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重新聚焦在他身上,等待着他的解释时,他才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你们刚才说的所有问题,都存在。”
众人一愣。
“高速互联、并行操作、散热、存储……每一个,都是横在我们面前的大山。”白杨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个人,“但是,谁告诉你们,我们要一口气把这些山全部翻过去?”
他伸手指了指他们手中的文件。
“翻开它,仔细看。”
赵振华和众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他们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依言翻开了那厚厚的文件夹。
第一页,是总纲。
第二页,是项目分期规划。
当他们看到“一期工程目标”那一栏时,所有人的瞳孔,再次猛地收缩。
【一期工程(先行验证平台):搭建一个拥有1024个计算节点(龙芯二号)的小型集群,峰值计算能力大于1万亿次秒。核心攻关任务:1。基于现有网络硬件的低延迟通信协议栈开发。2。简化版并行操作系统内核的研发。3。针对特定流体力学模型的应用软件并行化改造。】
这一段话,信息量巨大!
白杨并没有要求他们一步到位,去挑战最尖端的硬件。
他提出的,是先用“现有”的硬件,去攻关“软件”和“协议”!
“这……”刚才那个说没有高速互联的专家,看着第一项攻关任务,嘴巴张了张,眼神里充满了思索。
在硬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软件协议栈来降低通信延迟?
这个思路……虽然难度极大,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这等于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考验的是极致的软件优化能力!
而那个负责操作系统的专家,目光则死死地盯住了“简化版并行操作系统内核”这几个字。
不求大而全,只求能用。
先让1024个节点能够被统一管理和调度起来,哪怕功能简陋,效率不高,但只要能跑起来,就是从0到1的突破!
“你们再往后看。”白杨的声音适时响起。
众人连忙翻到下一页。
文件的后面,是几个独立成篇的附件。
而第一个附件的标题,就让所有硬件专家的呼吸,都为之一窒。
《硅光技术预研项目启动方案》
“硅光……”赵振华喃喃地念出这两个字,浑身一震。
作为研究所的所长,他的知识面远比其他人要广。
他当然听说过这个代表着未来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尖端概念——在硅基芯片上,用光路代替电路,用光子代替电子来进行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集成电路发展的“功耗墙”和“传输瓶颈”问题!
如果说“龙芯二号”是在现有赛道上跑到了第一,那么“硅光技术”,就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更高维度的赛道!
“所长……您的意思是……”赵振华抬起头,声音颤抖地看着白杨,“超算项目和硅光技术,同步进行?”
“不是同步,而是互相支撑。”白杨纠正道,“超算一期工程,为我们锻炼软件和算法团队。而硅光技术的预研,则是为超算二期、三期工程,准备我们自己的‘高速互联网络’。等我们的软件成熟了,我们的硅光芯片,也该出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