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部长也附和着叹了口气:“是啊,白所长,我们那七十万台的库存……我这心里实在是没底啊。”
白杨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他的目光扫过那三个红色的标记,声音清晰而有力:
“周部长,罗部长,你们要记住。我们今天卖的,从来就不是一台简单的通讯工具。”
“我们卖的,是效率,是信息,是领先一步的商业机会。我们卖的,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个成功者的标签。”
“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它的人来说,六千八百八十八,不是成本,而是投资。是一笔能够为他们带来十倍、百倍回报的,最划算的投资。”
“所以,不要担心没人买。”白杨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我们真正要担心的,是我们的营业厅,够不够大;我们的办事员,够不够多;我们的办理速度,能不能跟得上那些迫不及待的客户。”
他的话音仿佛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让房间里原本焦躁不安的气氛,都为之稍稍一凝。
罗为民和周部长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被说服的震撼。
就在这时,墙上的挂钟,时针、分针、秒针,完美地重合在了“IX”的位置上。
叮——!
清脆的报时声响起。
上午九点,已到!
几乎在同一时间,指挥室里的十几部电话,仿佛被同时唤醒的巨兽,争先恐后地尖啸起来!
“铃铃铃——!”
刺耳的电话铃声瞬间撕裂了房间里的宁静,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火爆场面惊得一个激灵!
……
京城,西单,邮电总局营业大厅。
王建军感觉自己快要被挤成一张相片了。
他今年三十二岁,是个从冀省农村出来,在京城闯荡了五年的“倒爷”。
他倒过的确良布料,卖过电子表,靠着一股子机灵劲和敢打敢拼的狠劲,攒下了小一万块的身家,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大能人”。
但王建军自己知道,他这点家当,在京城这片卧虎藏龙的地方,屁都算不上。
他做生意,最苦恼的就是通讯。为了联系南方的供货商,他得在邮电局的长途电话窗口排长队;
为了等一个客户的回信,他能在传达室耗上一整天。
无数次,就因为晚了那么半天一天,到嘴的鸭子就飞了。
当他从报纸上看到“小灵通”广告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天涯若比邻”,这五个字,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窝子里。
他几乎没有犹豫,就把自己压箱底的七千块钱取了出来,用手帕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揣在最贴身的内兜里。
今天,天还没亮,他就骑着自己的永久牌自行车,从东城的出租屋出发,赶到了西单。
可他还是低估了形势。
他到的时候才早上六点多,营业厅门前的广场上,已经黑压压地聚集了不下百十号人!
这些人,一个个穿着讲究,要么是当时最时髦的“的确良”衬衫,要么就是笔挺的中山装,甚至还有几个穿着夹克衫,戴着墨镜,一看就是从南边来的大老板。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志在必得的神情,彼此之间保持着警惕的距离,眼神交汇时,都带着审视和竞争的意味。
王建军甚至在人群里看到了几个眼熟的、在圈子里比他名气大得多的“大倒爷”。
他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看来英雄所见略同,盯上这宝贝的,都是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