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直陷入了“建塔”的思维定势里,却忘了可以“借塔”!
“至于居民的阻力,”白杨继续说道:“光靠解释是不够的,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样,你让下面的人去统计一下,凡是同意在楼顶安装基站的居民楼,这栋楼所有的住户,都可以获得一个‘小灵通’的优先购买名额,并且,第一年的通话费,全免!”
“实在不愿意,也可以用点小物资,进行一定的补偿。这个你看着办就是了。”
白杨开口说着,小灵通项目启动到这个地步,那么接下来就是广告和宣传了。
刚好借助这个,从而开启宣传这一步。
“全免?”罗为民大吃一惊。
“对,全免。”白杨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们前期投入了这么多,不差这点话费。要用最直接的利益,来打破最顽固的偏见。”
“我相信,当他们亲身体验到随时随地打电话的便利之后,所有的谣言都会不攻自破。”
“至于施工困难,”白杨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这需要技术创新。我会让研究所的结构工程师,和你们的施工队一起,设计一套模块化的轻型钢结构方案。”
“把原本笨重的整体部件,拆分成可以用小型机械甚至人力就能搬运、组装的模块。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于,要敢于去想,敢于去试。”
一番话,条理清晰,措施具体,直接命中了问题的要害。
罗为民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他看着白杨,眼神里充满了由衷的敬佩。
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拥有超越时代的技术远见,更具备着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卓越能力。
“我明白了,白所长!”罗为民豁然站起,郑重地说道,“我马上回去,就按照您的指示调整方案!保证在一周之内,让三地基站的建设,全面走上正轨!”
时间,就在这样紧张而有序的节奏中,飞速流逝。
一个月后。
白杨的办公室里,一部专用的电传打字机忽然“咔哒咔哒”地响了起来。
助理快步走上前,熟练地撕下那张印着密密麻麻字符的电报纸,快步递给了白杨。
白杨接过电报纸,目光迅速扫过。
上面的内容,经过了复杂的加密,在外人看来,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乱码。
但在白杨眼中,这些字符迅速被解构成了一段清晰无比的信息。
信息很短,只有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金。
“白生:开拓未来已注册。牌照已获。太平山、狮子山、大帽山等十一处核心山顶地块已购入,永久产权。港府各路关节已通。总耗费,一亿一千三百万美金。万事俱备,静候东风。——娄广成。”
一亿一千三百万美金!
饶是白杨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看到这个数字时,眼皮还是忍不住跳了一下。
他太清楚这个数字在1979年意味着什么。
娄广成,就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在香江那个龙蛇混杂、寸土寸金的地方,用这笔巨款,硬生生为他砸出了一条通天大道。
他仿佛能想象得到,这一个月里,娄广成是如何动用他所有的人脉和白杨赋予他的雄厚资本,在香江的政商两界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惊涛骇浪。
多少场觥筹交错的晚宴,多少次密室中的利益交换,多少张支票被悄无声息地送出,才换来了电报上这轻描淡写的“万事俱备”。
购买山顶的永久产权土地,这在后世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七十年代末,港英**统治末期,只要价钱给到位,一切皆有可能。
搞定通讯牌照,打通从规划署到布政司署的所有关节,更是需要用金元堆砌起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
娄广成,没有让他失望。
白杨将电报纸凑到烟灰缸边,用打火机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