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436章 小灵通升级迭代第二代(第1页)

第436章 小灵通升级迭代第二代(第1页)

专列的车门无声滑开,一股清晨特有的、带着凉意的空气涌了进来,驱散了车厢内沉闷的暖意。

白杨睁开眼,眼底没有丝毫的疲惫,只有一片深邃的平静。

他没有回家,甚至没有片刻的停留,直接乘坐早已等候在站台的黑色轿车,返回了位于西郊的研究所。

当他踏入研究所大门时,晨光刚刚越过院墙,给静谧的园区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

这里没有军港的喧嚣与铁血,只有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青草与机油混合的味道。

这是他最熟悉,也最感安心的地方。

052D的下水,对他而言,更像是一次重要的“出厂验收”。

这件国之重器已经完成了在“工厂”内的所有工序,接下来,它将驶入名为“大海”的终极试炼场。

后续的海试,将会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从动力系统的极限测试,到舰载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再到武器系统的实弹打靶,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会像一条条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他这里,由他进行最终的分析与评判,并以此为依据,对后续舰的建造进行微调和优化。

但眼下,他的心神已经从那片蔚蓝的海洋,收回到了这片宁静的园区。

因为在这里,另一颗同样重要的、甚至在未来将影响更多人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

……

研究所,C栋,三楼。

“通讯与民用终端项目组”的牌子挂在走廊最深处一间大实验室的门上。

此刻,实验室内灯火通明,气氛却与往日的紧张忙碌略有不同,多了一丝近乎凝滞的期待。

项目组最年轻的研究员王浩,正坐在超净工作台前,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面前那个被拆开的、外形酷似早期“大哥大”的工程样机,双手却稳得像磐石。

在他的左手边,一个防静电的真空袋里,静静地躺着一片指甲盖大小的黑色方块。

那不是普通的芯片。

那是整个项目组,乃至整个研究所,期盼了近一年的东西——由芯片研究所那边,采用全新的架构和工艺,专门为“小灵通”项目定制的第一块“系统级集成芯片”!

“小王,怎么样?有把握吗?”

说话的是项目组的负责人,一位年近五十的老研究员,刘工。

他背着手,站在王浩身后两米远的地方,想靠近,又怕自己的呼吸会影响到王浩的操作。

整个实验室里,十几名研究员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远远地围成一个半圆,目光灼灼地看着王浩。

这个被白所长命名为“小灵通”的项目,从立项之初,就充满期待。

在电话还是局级干部才能拥有的特权,在大部分人还不知“移动通讯”为何物的年代,要搞一个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的“个人无线电话”,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他们之前做出了第一代工程样机。

它能用,但也就仅限于“能用”。

体积大,耗电高,信号不稳,功能单一,操作更是繁琐无比。

最关键的是,核心的信号处理和逻辑运算,依赖于一块由几十个分立元件组成的、硕大无比的电路板,成本高得吓人。

按照刘工的估算,即便不考虑研发成本,光是材料费,一台样机的成本就超过了三千块。

三千块,在1979年,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一个工薪家庭望而却步的天文数字。

项目一度陷入了僵局。

直到半个月前,白所长带来了一个消息:可以为他们定制一款专用的SoC芯片。

SoC——System-on-a-Chip,片上系统。

这个由白所长亲自提出的概念,对于王浩这些一直奋斗在电子产业一线的研究员来说,不亚于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