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不时传来惊叹声。
每一个被成功制造出来的零件,都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小灵通”的完整面貌。
科研人员们废寝忘食,白天在实验室里挥洒汗水,晚上则在宿舍里继续讨论、查阅资料。
他们的眼中充满了血丝,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
他们知道,他们正在亲手创造历史。
终于,在春节假期结束后的半个月,也就是1979年的农历正月十八,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悄然来临。
“白所长,成功了!两部‘小灵通’原型机已经组装完毕,可以进行首次通话测试了!”沈桦林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冲进了白杨的办公室。
白杨放下手中的文件,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起身走到沈桦林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沈工。准备得怎么样?”
“一切就绪!”沈桦林重重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为了这次历史性的通话,白杨还亲自“手搓”了一个简易的信号发射器。
这个发射器虽然简陋,但却凝聚了白杨对无线通信技术最核心的理解。
它被安置在研究所的顶楼,信号覆盖范围刚好能够笼罩整个研究所大楼及其周边区域。
这正是为了这次内部测试而专门搭建的微型通信网络。
第一次“小灵通”通话实验,被安排在下午三点。
整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凡是能抽出时间的,都聚集到了两个指定地点:
一个是在研究所宽敞的食堂,另一个则是在白杨的办公室。
食堂里,王明和李刚作为通话的另一方,紧张而又兴奋地站在一部“小灵通”原型机前。
这部原型机被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张桌子上,周围围满了密密麻麻的研究员,他们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那部其貌不扬的黑色方块。
食堂里鸦雀无声,只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
“准备好了吗?”白杨的声音通过内部广播系统,清晰地传到食堂。
“报告白所长,食堂这边准备完毕!”王明大声回应道,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白杨的办公室里,沈桦林则手持另一部“小灵通”原型机,站在白杨的对面。
办公室里同样挤满了人,张教授、老陈等各小组的负责人,以及一些资深的研究员,都聚集在这里,共同见证这一刻。
“开始吧。”白杨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沈桦林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手指,按下了“小灵通”上的一个按钮。
一阵轻微的电流声从听筒中传来,紧接着,是几声短暂的“滋滋”杂音。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突然,一个略显模糊但清晰可辨的声音,从“小灵通”的听筒中传了出来,回荡在寂静的办公室里——
“喂……喂?沈工,能听到吗?我是王明!”
声音虽然带着一点点电流的底噪,但那确实是王明的声音!
办公室里,瞬间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听到了!听到了!是王明的声音!”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张教授激动得老泪纵横,他颤抖着嘴唇,不断地重复着:“这……这简直是奇迹啊!”
沈桦林更是激动得手舞足蹈,他对着听筒大声喊道:“王明!我听到了!听得清清楚楚!你再说几句!”
食堂那边,同样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