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他可能在审阅052D项目雷达系统的最新测试数据,下午则会与计算机研究所的专家们讨论高速信息公路项目的加密算法。
他的大脑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不断地分析、判断、决策。
直到这天下午,他终于处理完了手头堆积如山的各类报告。
他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脖颈,目光扫过身后那排高大的书柜。
书柜里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学术期刊以及一些绝密文件。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放着一份这几天准备好的资料袋。
他起身走到书柜前,从资料袋中取出了一份名为《无人机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报告。
他回到办公桌前,将这份报告轻轻放在桌面上。
这份报告,是这几天他准备的另一张底牌。
他知道,如果能将无人机技术提前应用出来,哪怕只是初步的侦察和辅助打击能力,也能极大地改变战局,减少己方伤亡。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助理小王的内线。“小王,你给沈桦林打个电话,让他现在过来一趟。”
小王的声音很快传来:“好的所长。不过所长,现在已经下午四点多了,沈桦林同志从计算机研究所过来,路上可能要一个多小时,等他赶到,都快下班了。”
白杨眉头微挑,语气却丝毫没有放松:“没事,事情比较重要,让他务必过来。”
“是!我立刻通知他!”小王知道白杨所长既然这么说,那事情肯定是非同小可,不敢怠慢。
挂断电话,白杨再次拿起那份无人机报告,又仔细地翻阅了一遍。
他知道,这份报告所蕴含的技术,对于当前的环境而言,无疑是超前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因此,他需要找到一个既有能力,又绝对可靠的人来负责这项工作。
而沈桦林,无疑是最佳人选。
作为他在大学时的同窗好友,沈桦林在计算机领域有着过人的天赋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前世他本身就是这方面的大拿。
一个多小时后,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请进。”白杨应道。
沈桦林推门而入。
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头发有些凌乱,显然是匆匆赶来。
他看到白杨正坐在办公桌前,神色严肃,桌上放着一份文件。
“白所,您找我?”沈桦林有些疑惑地问道。
他知道白杨所长日理万机,轻易不会在下班时间把他叫过来,而且看这架势,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白杨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指了指桌上的文件,对站在一旁的小王说道:“小王,把保密协议拿过来,让沈桦林同志先签字。”
沈桦林闻言,心中更是有点懵逼。
他不知道白所找他有什么事,但看眼前这还要签保密协议,显然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而且保密级别肯定不低。
不过,他对白杨有着绝对的信任,没有过多的犹豫,直接拿起小王递过来的钢笔,在保密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小王收回保密协议,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这才对白杨点了点头,然后退出了办公室,并轻轻关上了门。
办公室里只剩下白杨和沈桦林两人,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白杨这才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沈桦林,你先看看这份文件。”
他将那份《无人机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报告推到了沈桦林面前。
沈桦林拿起文件,心中带着好奇和一丝忐忑,打开了封面。
只是,当他的目光触及到报告中的内容时,原本平静的表情开始发生变化。
他先是眉头微皱,似乎对报告中的一些概念感到陌生和不解。
但随着他阅读的深入,他的眼神开始变得专注,眉头也越皱越紧,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报告中描述的各种无人机型号、飞行原理、控制系统以及应用场景,完全超出了他现有的认知范畴。
他看到了“隐身设计”、“高精度侦察”、“精确制导打击”、“蜂群作战”等一系列前所未闻的概念,这些技术,在当时的环境,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还处于萌芽甚至设想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