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气氛在郑部长和石振宏做出决定后达到了顶点。
那份厚厚的报告,此刻仿佛承载了千钧之重,不再仅仅是一份技术构想,而是未来海军能否挺直腰杆、走向大洋的希望所在。
郑部长合上报告,眼中仍带着未散去的震撼:“老周,这份东西的意义,不用我多说了。这件事,必须争分夺秒!立刻向上汇报,同时……人才!我们需要最顶尖的人才来评估、来理解这份报告。”
“你那边,尽快把相关专业的专家召集起来,让他们先期研究这份报告的可行性。我立刻联系科学院和相关部委,协调人手!”
石振宏也在一旁用力地点着头:“没错!这是我们海军盼了几十年的东西!别说可行性,就是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用尽百分之百的力气去争取!老周,需要海军这边怎么配合,尽管开口!”
他看向那份报告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感,那是老兵对强大海疆的渴望,是过去无数艰难岁月的沉积,在这一刻被白杨笔下的蓝图彻底点燃。
周部长深吸一口气:“好!我这就安排。报告的正式汇报材料,让秘书科连夜起草,务必精炼准确,突出重点和意义。”
“专家组方面,我马上联系机械院、船舶工业口,还有电子口,特别是雷达和火控系统方面的专家,让他们尽快赶到京城。”
“还有航发!这份报告里的动力系统也很关键,虽然白杨之前搞过‘截-3’的发动机,但这毕竟是船用燃气轮机,区别很大,需要请相关的专家来论证。”
他拿起内线电话,语气严肃而急促地向下属布置任务。
宽敞的办公室里,瞬间充满了紧张而高效的氛围。
郑部长和石振宏也各自忙碌起来,他们知道,这份报告的出现,必将引发一场震动。
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铺平道路。
在布置完初步任务后,周部长的目光落在了周培明身上。
周培明一直坐在一旁,虽然没有参与激烈的讨论,但他的眼神却异常明亮,对白杨的能力,他有着比在场任何人都要深刻的认识。
“老周,”周部长开口道:“计算机这块儿,白杨的报告里提到了非常先进的作战指挥系统和火控系统,对计算机的算力和可靠性要求极高。”
“特别是相控阵雷达的数据处理,更是个庞大的工程。你的研究所,是主力中的主力,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周培明点了点头:“放心吧,老周。白杨那小子的本事,我再清楚不过了。他的报告里提到的计算需求,虽然现在看来是天文数字,但有了他提出的新的核心架构,我们正在进行突破性的研究。”
“我相信,只要国家有需求,我们一定能跟上!等专家组过来,我也会把我们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最新的进展向他们介绍。”
他停顿了一下:“这份报告,不仅仅是海军的未来,它涉及的技术,将会带动国内整个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的全面升级。材料、电子、机械、动力、控制……几乎无所不包。这是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但也是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郑部长和石振宏听着周培明的话,心中更加笃定。
是啊,这不只是造一艘船,这是在搭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一个足以支撑走向深蓝的技术底座。
周部长的秘书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拟好的文件。
“部长,汇报材料已经拟好了,请您审阅。”
“送进来。”周部长接过文件,快速浏览。
郑部长和石振宏也凑过来看。
文件言简意赅,开篇便点明了白杨的身份和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关于研制六七千吨级、具备区域防空和远洋作战能力的导弹驱逐舰的初步构想与立项建议。
随后列举了报告中的关键技术指标,并强调了这些技术一旦实现对海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最后,建议立即启动项目的论证和预研工作,并由国家层面统筹协调相关部委和科研单位的力量。
三人一致认为这份汇报材料准确有力,足以引起最高层的足够重视。
“好,这份材料立刻用最快的速度送上去!”郑部长斩钉截铁地说道。
“是!”秘书领命而去。
紧接着,周部长又布置了召集专家组的工作,以及通知白杨研究所的事宜。
他让秘书直接给白杨打了电话,简单说明了情况,告知他明天会有各部委和科学院的专家,前往他的研究所进行技术论证和交流。
……
研究所办公室。
白杨坐在办公室里,他手中正拿着一份技术资料,关于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数据。
电话铃响了。
助理小李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随后又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