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听沈桦林这么一说,眼中精光一闪,心中那份按捺已久的激动如同即将喷薄的火山,再也抑制不住。
他几乎是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声音因为亢奋而显得有些高昂:“好!桦林,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过去!小李!”
守在门外的小李听到召唤,立刻推门而入,身姿笔挺:“所长,您吩咐。”
“马上安排车,去计算所!”白杨大手一挥,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
他现在一分钟都不想多等,恨不得立刻瞬移到那台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曙光一号”面前,亲手触摸那冰冷而又滚烫的机身。
“是!”小李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就去安排。
他跟在白杨身边久了,深知这位年轻的所长一旦做出决定,必然有其深意。
而且,看沈研究员那副激动得快要手舞足蹈的模样,以及所长脸上罕见的兴奋潮红,小李也猜到,这必定是天大的好事。
沈桦林见状,更是激动不已,他搓着手,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连连点头:“好好好,白杨,我这就带你过去!机器都预热好了,随时可以展示它的全部性能!”
车子一路疾驰,约莫一个小时后,便稳稳地停在了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大楼前。
这里白杨也来过几次,但每一次都行色匆匆,主要是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和资源协调。
今天,他却是以一个“验收者”和“见证者”的身份而来。
计算所的领导班子早已得到消息,在楼下等候。
见到白杨和沈桦林下车,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快步迎了上来,热情地伸出手:“白杨所长,欢迎欢迎!桦林可是把你的耳朵都快念叨出茧子了,说你一定会对我们的‘曙光一号’大吃一惊!”
这位是计算所的现任所长,周培明院士,一位在计算机领域耕耘数十年的老前辈。
白杨重生前就对他敬仰有加,此刻更是客气地握住他的手:“周所长,您太客气了。应该是我们感谢计算所的同志们,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番简短的寒暄后,众人簇拥着白杨和沈桦林,直奔位于地下,守卫森严的特级机房。
推开厚重的金属隔音门,机房内灯火通明,一排排整齐的机柜发出低沉的嗡鸣声,指示灯闪烁不定。
而在机房最中央,一个由数个大型机柜组成的庞大阵列,便是今天的主角——“曙光一号”。
它的外壳是低调的灰白色,但此刻在白杨眼中,却比任何珠宝都要耀眼。
沈桦林像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带着难以言喻的自豪,向白杨介绍着各个组成部分:“白杨,你看,这边是中央处理单元,我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便后续升级。”
“那边是内存阵列,1MB的DRAM芯片,还有这个,20MB的温彻斯特硬盘,国产的!虽然比起国外的技术还有差距,但我们做到了从无到有!”
白杨一边听着,一边仔细观察。
他甚至能从机柜的散热孔闻到那股新机器特有的、略带炙热的金属和塑料混合的味道。
他伸出手,轻轻触摸着冰凉的金属外壳,心中感慨万千。
这就是第四代计算机!
而且是完全由国人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第四代计算机!
“启动吧。”白杨深吸一口气。
沈桦林用力点头,走到主控制台前,深吸一口气,然后在几位操作员的协同下,依次按下了启动按钮。
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后,机柜上的指示灯次第亮起,风扇的转速逐渐提升,发出更为雄浑的嗡鸣。
控制台前,连接着“曙光一号”的显示终端屏幕闪烁了几下,随即出现了一行行启动信息。
【启明星OS1。0正在启动…】
【系统自检中…】
【CPU…OK】
【内存…OK】
【硬盘…OK】
【外设…OK】
【系统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