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包厢的八仙桌上就摆满了菜。
掌柜的站在一旁,指着盘子介绍:“王爷,这是咱楼里的招牌——软烧鲤鱼,鱼是今早刚从大河捞的;还有这道扒鸡,用的是本地散养的土鸡,炖了三个时辰呢!”
苏云笑着说:“孔明,你尝尝。酒楼的食材全都是本地供应,鱼是河里的鲜鱼,菜是城郊菜园现摘的,连鸡鸭都是农户散养的,吃的就是一个新鲜!”
诸葛亮夹起一筷鱼肉,入口瞬间,鲜嫩的口感与醇厚的酱汁在舌尖绽放。
他不禁眸光微亮,赞道:“此鱼肉质滑嫩,酱汁甜咸相宜,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当真不负招牌之名!”
说着又舀了一勺炖得金黄的鸡汤,入口鲜香西溢,忍不住颔首。
“这汤浓而不腻,鲜味十足,可见食材之精、厨艺之妙。
主公治下不仅城池繁华,连这饮食之道都如此讲究,足见民生富足、百业兴旺啊!”
苏云爽朗大笑。
“还是孔明会说话啊,你就别给我戴高帽咯!等吃完饭,我们去见见文和。”
一炷香后,两人骑马来到衙门。
大门口差役们忙着登记文书、传唤百姓,来来往往的行人或抱着诉状,或挑着货物。
吆喝声、询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苏云带着诸葛亮径首走进衙门,穿过几道回廊便到了大厅。
只见贾诩正坐在案前批改公文,抬头瞥见两人,立刻放下毛笔,起身整理衣袍迎上来。
“王爷,您今天怎么有空来衙门?”
“文和,本王带孔明来转一转,以后有他帮衬,政务上就能轻松些了。”苏云笑着指了指身旁的诸葛亮。
贾诩目光一亮,双手抱拳行礼:“久仰孔明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果然风采卓然!”
诸葛亮连忙回礼:“文和先生过誉了!早闻先生善谋善断,把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以后还得多向您讨教!”
苏云大手一挥,爽朗笑道:“好了好了,你俩别互相客气!以后官府大小事务,就靠你俩搭把手。文和,孔明脑子活点子多;孔明,文和经验足办事稳,。。。。。。。”
贾诩笑着摇头:“王爷折煞我了!孔明先生足智多谋,我给他打打下手就行。”
“文和,你这话说远了!咱们都是为主公效力,哪有什么主副之分?”诸葛亮谦虚道,“往后还请多多关照!”
苏云看着两人投缘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
“行!既然说定了,走,带本王转一转!”
“本王也有很久没来衙门,正好听听现在的情况。”
苏云说着,随手翻了翻案上叠放整齐的卷宗。
贾诩有条不紊地汇报:“王爷,如今城内新设三处义仓,储备粮比上月多出三成。河道疏浚工程己完工,汛期前能确保排水顺畅。”
他指向墙上悬挂的舆图,“另外,城西的新商道正在铺设,预计半月后通车,届时通商效率能提升一倍。”
说到此处,贾诩拿起一沓文书:“这是近期处理的民案,大多是些邻里纠纷,己妥善调解。不过前日有商户举报走私盐铁,相关人等正在审讯,证据确凿后便会依法处置。”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征兵处报来数据,新兵训练进度比预期快了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