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竹很享受这样的时光,孩子们越长大了,似乎与他们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当和三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是她最开心快乐的时候。哪怕像现在一样,站在蒸笼一样的灶屋里,站在煤炉边烙饼,哪怕热的满头大汗心里却是甜的。
孩子们己经把方桌搬到了院子里,饭也盛上凉着。吃菜馍原不用再弄菜的,晓雪去摘了辣辣,炒了一盘子的青红辣椒,又拌了一个黄瓜。原是孩子的最爱,只是这样的菜和馍哪一样都不适合建国娘吃,晓雪便又给奶奶炒了两个鸡蛋,端去让她先吃饭了。
等着月竹烙好了馍,一家人便围坐在院子里吃了起来。
晓刚最爱吃这个,干了半天活也是饿了,拿了半个饼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连声说好吃。只要孩子们说好吃,月竹再累再热也觉得值了,叮嘱儿子喝些汤。
晓梅说“妈,今天好些人问我要我身上的裙子呢,不如你给人家批发商打个电话,给咱们发些货回来卖。”
月竹的表情有些不自然“那衣服贵,咱们这里的人不舍的。”
建国这才注意到大女儿穿的裙子,心里也明白了,这是上次那两个人拿来的,还别说女儿穿上就是好看,一看这衣裳就不是便宜货,他心里有些不舒服,自端了碗到大门口凉快去了。
晓梅没有想太多,他们姐弟的衣服都是母亲去进货时在批发市场买的。母亲说不划算就不进吧,太贵的衣服在他们乡下是要不上价钱。
月竹想起心事也是没心情吃饭了,上次人家拿来的衣服里有两三条裙子,那么好的衣服放着不让孩子穿图什么,她就找出一条给晓梅说是她进货时给她买的。本来想等着晓梅考完跟她说身世的,可月竹是一点也不想跟孩子说,她一点也不愿让孩子知道,她想一辈子和女儿守在一起不分开,她就是这么一个自私的妈妈。
月竹也站起身准备去门口,只剩下三个孩子坐着吃饭。“妈,您不吃了?”晓梅问。
“老热,我凉快会儿。”
饭还没吃完,建民过来了。
建国月竹便一起回了家,“建民,尝尝我烙的菜馍。”
建民也不跟哥嫂客气,拿了一张,卷了些辣辣就吃了起来。
“晓梅,锅里还有饭,给你二大盛一碗。”月竹喊闺女。
晓梅便应声去了灶屋,给二大盛了一碗小米汤放在桌子上。
“这日子也快到了,婷婷回来没有?”月竹问。
“让晓川明天去叫,”建民边吃边说“这两天我只顾着去开会,今天就是特意来找大哥嫂子商量的。”
“她家预备来几个人?”建国问。
“六个人,既然一切从简,晓川这也是二婚,我想着别的亲戚就不对人家说了。就二大、品兰、咱们和幸好,晓川的几个娘舅估计也不会来,弄个西五桌有那一道算了。”
“那婷婷在哪里出门子?”月竹问。
“人家让她在这里宾馆出门子,啥也不是,我瞅着婷婷爸是个爱面子的老顽固嫌丢人,随他的便住宾馆就宾馆吧!”建民没好气的说。
“那还不如晚几天,咱们首接去那边接亲呢,这不一样花钱费事?你看你找两辆车才多少钱,这五六个人带婷婷住宾馆不还花钱,还不如晚两天从她家首接接回来,你给婷婷爸再商量商量,再要面子那不是闺女?”月竹说道。
兄弟俩个听了也觉得这样省事,要不然几个娘家人提前过来住宾馆是小事,关键你还得费事张罗相陪。建民对侄子说“晓刚,你去给你大哥打电话,让他过来。”
不大会儿,晓川便过来了。
“晓川,你明天也别去了,我刚才和你大伯大娘商量了,我这两天给你老丈人再打电话说说,到那天你首接去算了,这样两省事。”
“她爸固执的很,恐怕不会答应吧?”晓川道。
“先商量商量再说。”
“孩子们这都在家呢,看看需要干啥你尽管吩咐。”建国看着几个孩子都老老实实坐在院子里,心下高兴,都长成了大孩子,家里有啥事都能多少扛些了。
“也没啥干的,到时候都去吃席!”建民哈哈笑,看着侄子侄女道。
几个人都笑了。
建民接着说道“人家婷婷去年过来时就想换张床,别的家具家电的人家也不强求,这个要求不过分,这回趁着办事就再买一张算了。”
“应该的,就这你都省多大力了。”
“可不是,我知足。”建民说着看向儿子“这回事一办完,我可就不管你了,好好挣钱得立起来了!你看看为了你花你伯、你姑家多少钱?今年晓梅和静静都考大学,一开学就得好几千块钱,你伯你姑容易?咱们给他们添不了钱,他们还得为你办事出钱,但凡你小子有些良心,以后就得争气!”
晓川被父亲训话,低头不语。
“行了,建民,孩子都这么大了啥不知道,吃一堑长一智慢慢就懂事了。你的脾气往后也得改一改,别动不动的就骂孩子,你心情不好骂出来你是痛快了,孩子们心里难受你也不知道。”建国说弟弟,这一段时间晓川跟他们干活,他是知道弟弟动不动的就骂晓川,早想劝劝弟弟了。
“他要是争气了我才不骂他!”建民缓和了语气,从口袋里摸出烟来抽,又和哥嫂商量了那天办事的细节。
父子俩个回了家,建民便给亲家商量让乔婷婷在家出门子的事,乔父乔母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回转的余地,说闺女二婚在娘家出门对娘家不好,最后几经商量,决定在乔婷婷娘家找个宾馆住一晚,几个娘家人当天一起过来送亲。
这样一来彼此都省些事。事情说定,建民和儿子准备买粮食,才打下来的新麦子,还没在家放几天,便又拉到了粮食收购站换成了钱,用来支应这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