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166章 尚公主(第1页)

第166章 尚公主(第1页)

话到此时,已几乎近似于明言。

袁绍身躯微微一震,瞬间全明白了!

叔父这是行了一招“分巢保卵”之策!

将性格急躁、容易得罪人的袁术送回安全的根据地保存实力,而将他袁绍留在危机四伏的洛阳。。。

春风过处,山石也生暖意。代郡的土路被新雨润得发黑,沈青娥赤脚踩在田埂上,左袖随风鼓荡如帆。她身后跟着一群孩子,每人肩扛一根竹竿,竿头绑着纸鸢残片??那是昨夜风暴刮落的信鸢,尾翼上仍清晰可见那只“眼睛”图案与“我们在看着”五字。他们不是来哭诉损失的,而是来找“线索”的。

“阿姐,风筝掉在张老爷老宅后坡!”一个满脸泥灰的小子举手高喊,“我爹说那地方三年没人去,可今天早上有马蹄印!”

沈青娥蹲下身,指尖轻抚纸面,忽而蹙眉:“这封《萤火包》本该飞往幽州,为何折返北方?风向不对……除非是被人截了信号。”她抬头望天,云层低垂,西北气流正悄然转向。“有人在模仿我们的信鸢系统,但不懂‘星夜隼’靠的是热气流梯度升空、顺季风滑翔。若强行改道投放,必坠。”

玉喃从怀里掏出一块炭笔,在桑皮纸上速绘地形图:“若真有人建了伪信站,必选高地、近水源、有烟火气之处。三者交汇,唯有望云堡最像。”她顿了顿,声音压低,“那是前朝烽燧改建的驿站,如今归边军副将霍九章管。此人三年前曾私贩军粮,被李昭揭发,贬至北境戍边。”

沈青娥眼中寒光一闪:“那就去会会这位‘霍将军’。”

当夜,两人换作农妇装束,混入运粪车队伍潜入望云堡外围。月色稀薄,堡墙上巡逻火把明明灭灭。她们躲在干涸渠底,借着沟壑阴影匍匐前行。忽然,一声闷响自堡内传出,接着是金属碰撞声,像是铁笼拖地。

“听!”玉喃突然按住沈青娥手臂。

风中传来断续诵读:“……议事规则第七条:决议须三分之二通过,反对者有权申辩……”

是《基层议事规则》!

两人对视一眼,心头剧震。这不是抄录,是**教学**。有人在系统性地复制南中的制度火种,却藏于敌营腹心。

三更时分,一扇侧门悄然开启,两名披斗篷之人抬着木箱走出,埋入枯井。待其离去,沈青娥跃出掩体,撬开井盖??箱中赫然是数十份油布包裹的《民议亭建设指南》,还有一叠写满批注的手稿,署名竟是:**霍九章**。

“他不是敌人。”玉喃翻看笔记,指尖微颤,“你看他写的批语:‘百姓非不愿守法,实因法不公。今观南中之制,乃知良序可自下而生。’他还画了改进版议事亭图纸,加了防风墙和夜间照明槽……”

沈青娥怔然。她原以为反抗者皆在明处,却未料光明竟能穿透铠甲,在冷铁缝隙里发芽。

“我们错了。”她低声说,“变革不止由仁人志士推动,也会被羞愧唤醒。一个曾贪墨军粮的人,如今竟偷偷传播共耕之理……这比千座学堂更动人。”

翌日清晨,她们未惊动任何人,只在井边留下一枚铜牌??正是阿?所授“薪火不惧”那一枚。背面新刻两字:**同行**。

消息传回南中,判议局震动。

“霍九章虽有过,但此举若属实,堪称迷途知返。”孟云指着地图上新增的红点,“凉州、兖州的响应速度远超预期,极可能已有类似‘内应’在行动。”

账房科主事仍忧心忡忡:“可我们也收到密报,王允之已启用‘影衣卫’,专司剿杀‘染红村落’。他们不再明攻,而是策反村中懒汉、收买寡妇、散布谣言,说南中送种子是为了下毒绝育,教孩童识字是要拐去江陵当奴。”

阿?静坐良久,忽然问:“今年春汛何时到?”

“五月十三,江陵段水位将达警戒线。”

“那就提前发布《第三号萤火包》。”阿?起身,走向沙盘,“内容不限于农政医教,加入《灾时自治章程》《难民收容公约》《防谣辨伪十问》。我要让每一个村子知道??天灾来了,官府可以逃,但**规矩不能倒**。”

命令下达七日后,长江上游连降暴雨。江陵告急,堤坝多处渗漏。李昭率万名农夫上堤抢险,不分昼夜背土填沙。危急时刻,竟有三百余名妇女自发组织“巾帼担”,挑灯夜运石料。她们推着独轮车,在泥泞中踏出整齐脚步声,口中齐唱新编号子:

>“男搬石,女运土,

>谁说女子不如虎?

>堤垮了,家没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