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帝王无嗣?我好孕连连独冠后宫 > 第224章 探望太后(第3页)

第224章 探望太后(第3页)

承熙抬手制止喧哗:“我没有金瞳,也没有神通。我只是一个读书人,一个父亲早逝、母亲孤苦支撑的儿子,一个曾在地牢中哭喊‘我不想死’的幸存者。”

他摘下头巾,露出额角一道陈年疤痕??那是当年李崇文府大火中留下的烙印。

“你们看到的光,不过是阳光折射;你们听到的神谕,不过是风穿屋檐。真正值得信仰的,不是某个名字,不是某双眼睛,而是我们共同守护的这片土地,是我们手中可以改变命运的笔与犁。”

台下静默良久,继而掌声雷动。

可就在这时,一名白衣学子突然冲上高台,双目赤红,口中吟诵古怪经文。他手中握着一朵蓝莲,直扑承熙而去!

拂尘队箭矢齐发,将其射杀当场。

然而,那朵蓝莲落地瞬间,竟化作一团幽蓝火焰,顺着石阶迅速蔓延,直扑《破妄录》石碑!

药师生死相搏,以银针封住火焰核心,才勉强扑灭。事后查验,花瓣中竟藏有极细金粉,遇人气即燃,名为“梦烬火”,专为焚毁文字而炼制。

苏?得知全过程后,久久不语。

她终于明白,敌人不再试图复活玄照,而是要彻底抹除“真相”的存在??只要《破妄录》消失,只要承熙的形象再次模糊,那么“神子降世”的传说便会自动填补空白。

她提笔写下新令:

“即日起,《破妄录》全文刻于全国州县衙门前石碑,每日由差役朗读一遍;抄本送入乡塾,列为童蒙必修课;凡能背诵全文者,可免徭役一月。”

同时,她做出一项震惊朝野的决定:允许民间刊印《承熙实录》,记录其自幼年至监国的成长经历,包括地牢受难、母子相依、微服访察等细节,均由亲历者口述整理,朝廷不加删改。

有大臣谏阻:“此乃泄露皇家隐私!”

苏?冷笑:“比起被人编造神话,不如让他们知道真实。”

数月后,《承熙实录》风行天下。街头巷尾,孩童争相传诵:“太子小时候也怕黑,也要母后讲故事才会睡。”“他第一次写策论被先生批‘空谈误国’,气得撕了纸。”

这些琐碎真实的片段,像雨水渗入干涸大地,悄然冲淡了那些神秘传说的根基。

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场暴雨之夜。

江南某村,一名农妇产子难产,奄奄一息。村中老人说:“唯有神子降临,方可救命。”

恰逢巡行至此的“拂尘”密探听闻,急令随行医师施救。经过一夜奋战,婴儿平安出生,母亲转危为安。

消息传出,村民却传言:“那医师袖口绣着龙纹,定是太子化身!”

密探无奈上报。苏?阅毕,忽而落泪。

她写下批示:“赐医师‘仁术郎’称号,赏银百两。另,通告天下:医者救人,非神迹,乃人力。今后凡此类事件,必须公开救治过程,留下凭证。”

她深知,百姓之所以渴望神迹,是因为现实太过残酷。

唯有让现实变得值得信赖,人们才不会轻易投奔虚妄。

又一年过去。

承熙正式登基,年号“景明”??取“天下清明,万象更新”之意。

大典之上,他亲自主持焚烧仪式,将最后一座私藏的“金瞳圣主”雕像投入烈火。

火焰升腾之际,他朗声道:“我不否认有人曾目睹奇异之光,但我更愿相信,那是希望之光,来自你们心中,而非天上。”

苏?站在观礼台上,看着儿子的身影映在火光中,高大而坚定。

她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地库深处的手或许已被烧毁,但梦的种子仍在某处静静等待。

也许在某个偏远山村,有个孩子正梦见金瞳男子对他微笑;也许在某座荒庙角落,有人悄悄点燃一支蜡烛,低声祈祷“熙和当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