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各部落通过羊毛贸易和牛羊贸易,获取中原的物產,发生白灾朝廷也会救济,日子比以前倒是好的多了。
靠近东北的各部落,渐渐的都定居了,半耕半牧。
真正艰难的还是漠北,昔日跟著李逆去了北海附近的部落,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惨。
他们还是游牧状態不说,隔三差五的还要与沙俄发生小衝突,好在沙俄在东方投入的力量不大,打起来很少吃亏。
三请三辞之后,林如海总算是正式退休了,关於首辅的位子,內阁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表面上的规则是李清接任首辅,但是周帝国的制度下,皇权对於內阁的態度才是决定性的。
退休之后的林如海,正在收拾行囊,准备回苏州老家。
眼下正是冬天,皇帝没有催他动身,可以等到来年开春,不紧不慢的出发。
退休之后无事可做,林如海一时有点不適应,好几天才渐渐的缓过来。
正在书房里收拾资料,准备写一本回忆录的林如海,回想著过往的一切,思绪万千之际,丫鬟挑帘子进来。
“老爷,姑奶奶回来了!”
林如海听了一阵恍惚,隨著政-治上的观点分歧出现,林、贾翁婿之间的关係也渐渐的淡了。
这就导致黛玉也很少回家,即便都在京城,也就是每年的新年、端午、中秋三节,各自回来呆上一日。
贾璉这个女婿更是疏远,除了新年来一趟,端午和中秋並不登门。
翁婿之间的矛盾点也很明確,贾璉主张限制士绅,打击兼併,朝廷的权利向下渗透。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京城里还是在地方上,只要涉及到地主士绅,下手格外的狠毒。
但凡士绅落到他手里,发现了命案,难逃一死。
这就是林如海无法理解的地方,这天下说是皇帝的,本质上还是士绅们的。
因为真正掌握基层力量的还是士绅,全国那么多县,哪个县令敢说自己能名符其实的?
被地主士绅架空才是常態!
但是贾璉不管,他只要下去,一定会带著军队,似乎在盼著地主们造反。
说起来也只能怪地主们倒霉,只要是需要贾璉出手的事情,往往都小不了,没有军队跟著,很难办成。
其他的大臣为何做事风格不一样呢?原因林如海心里清楚,因为这些大臣们都是地主家庭出身。
即便是贾家,那也是大地主,在郊外有一个数千亩的农庄,在关外直接有一片封地,这还没算上以前贾家在管关外的大农庄呢。
林如海想不明白,贾璉为何非要针对地主,明明大家是一伙的。
就在林如海想破头也没想明白的时候,书房帘子打开,黛玉进来,眼睛已经很灵活的看著亲爹。
“女儿给父亲磕头了!”黛玉说著要跪下,林如海忙不迭的起身扶著,一时间老泪纵横:“別,免了!”
父女二人的感情真挚且深厚,这点是骗不了自己的。
黛玉扶著林如海坐下,站在一旁陪著说话,似乎又回到了昔日,趴在父亲背上撒娇的时光。
“不器怎么没一起来,是看不上老夫这个退休的老吏么?”林如海不禁酸溜溜的发话。
黛玉低声道:“哪能啊,夫君对父亲还是很敬重的,这不是贾府的老太君快不行了么?躺著都三天了!迷迷糊糊的,偶尔清醒一下。”
林如海听了瞬间表情一肃:“哎,怎么不早说,我和你母亲回去看看老人家。”
黛玉道:“想说来著,夫君拦著,说来了也帮不上忙,指望老太君能好转再通知一声。”
正说著呢,贾敏进来,声音颤抖道:“母亲这次看来是熬不过去了?”
黛玉回头,艰难的点点头。
贾敏身子一晃,多亏丫鬟扶著才站住,哭腔道:“那还等著干啥?赶紧备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