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情况,贾璉也並不惊讶,毕竟什么人都有。
贾璉询问了关於两个留在欧洲的考察团成员的情况,得到回答也不意外,无非就是搞了人家小姑娘,肚子大了,决心要留下负责。
这两位,一位留在了英国,一位留在了奥地利。
顾杰提出建议,利用土耳其的贸易中转,有限度的援助法国。他担心的是法国被围殴,一旦被打趴下了,欧洲也就和平了,不利於我国利益。
真是没看出来啊,这廝的心还挺黑的,贾璉深感欣慰。表示想法很好,但是不要低估了拿破崙的军事才能,以及民-族-主-义的凝聚力。
顾杰略有所思后,表示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並决定將其在欧洲的见闻著书一本。
贾璉则明確的答应他,可以在贾家的书店印刷並出版,稿费从优。一干观察团成员,也都纷纷表示,他们也要写文章登报。
至於土军的情况,贾璉是最后才了解了一下。得到的答案与贾璉事先的猜测有一定的差距,可以说贾璉还是高看土军了。
军队等级森严这个时代是正常的,关键待遇极差,军官绝大多数是贵族。还有就是羈縻统治,导致地方很大,却很难形成合力。
比如说,此前的埃及战役就是,马穆鲁克属於听调不听宣,实在打不过才求助君士坦丁堡。半岛等地基本都是部落统治,资源匱乏,生產力低下,很难对中央政权提供有效的支持。可以说,这个国家的坏处之一就是大。奥斯曼还是现阶段最大的白奴输出地,通过与周帝国的民间贸易,抵偿军事採购的货款。总之,这个国家在归国人员的口中,相当的抽象。
这些成员註定是要进入新军梯队的,贾璉很热情的接待他们,好吃好喝,休息数日,这才乘火车回京。
至於贾璉,则继续南下,至济南停靠时,见到了李冬和林平这对搭档。
这哥俩非常热情,甚至可以说热烈了。
多年没有见面,自然是要摆一桌,好好喝一点。
一番敘旧后,已经是深夜了,三人依旧兴致勃勃,酒兴不减。
於是不免提到了近况,首先是执政一方的感受。李冬和林平联手合作,主要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海上贸易,与关外的贸易,与朝鲜和日本的贸易。一个是省內的发展,鼓励多种多养猪。为此,李冬还正式提出,修一条胶济铁路。有这条铁路,可以把胶州湾利用上。
两人同样要面对本地势力的反弹,以及运河凋敝带来的压力。运河虽然还在民间的商业中发挥作用,但是没了漕运,不復昔日繁盛。
幸亏修了铁路,情况才有所好转,但也滋生了新的问题。铁路沿线,那真是问题不断。
这个矛盾主要集中在护路队与本地居民之间,护路队面对一些破坏行动,狠狠的搞了几次。境內铁路沿线的一些地主、豪强、宗族遭到了沉重打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曲阜了,现在那个地方,几乎就是一个自治王国,朝廷不管,就一条规则,势力不许出曲阜。
因为这个规则,闹出过这么一档子事情,周边几个县的百姓,因为曲阜这边悄悄的移动界碑,侵占土地,导致了多起斗殴,官府对此一开始偏帮的態度,导致周边百姓吃了大亏。情况最严重的时候,曲阜的商人都不敢出行,担心遇见劫匪。
李冬和林平上任之后,果断的进行了调整,严令周边各府县,严守规则,不得偏帮。接著又弹劾了周边几个地方官,换了人之后才有所改观。
巡抚和布政使联手,要求重新调查,退还土地,这才勉强压住了周边的百姓。
事后两人商议一番,翻出地图来,根据地图重新勘定了边界,这才平息了民愤。
两人也就能做到这一步了,最多私下吐槽,当初的教匪不爭气。
这哥俩执政期间,山东情况开始向好发展,值得欣慰。
说起这两人的前途问题,年龄可以说是最大的优势了。这哥俩也很满足了,他们各自比贾璉大了三岁和四岁,没到四十岁都做到巡抚和布政使了,还有啥不能满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