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到的钱財,县里留下三万元作为奖励,其余的上交內帑,土地则划做县里的官田。
和尚们集体去佛祖跟前伺候的消息还是传出去了,导致城內一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不是暴毙就是落水而亡,这些孩子的母亲,也都思念孩子过度跟著去了。其中就有一些宗室以及外戚家里发生了类似的惨剧。
李琬对外严令保守秘密,向承辉帝匯报的时候,一点都不敢隱瞒。
內阁这边看到之后,也都无话可说,赶紧转呈御前。
李元看完这份奏本后,都没心思跟內阁较劲了。京郊发生这样的丑闻,好在太子严厉处置后,
下了最严格的封口令。
一时间李元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內心的情绪,此前关於官员开银帕的案子,便放弃严惩,顺了內阁的心意。
但是外戚爭风吃醋的案子,更是怒气值叠加,直接批覆案犯杀人偿命,不待秋后,斩立决。
还有那个京郊的县令,李元很想给他踢的远远的,又担心內阁反对,便暂时忍下来。
三连丑闻给李元的打击不小,偏偏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不是严刑峻法能彻底根除的问题。
李元甚至都找不到原因,三个丑闻,各有各的不同,这些人哪来的如此胆子。
因为实在想不通,李元陷入了苦闷之中,本来开开心心的避暑躲懒玩耍,现在也没心思玩耍了。每日里躲在书房內,心结难解。
李元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太衰了,还是说自己的执政出问题了。
好在新皇帝这个人不喜欢迁怒,有问题喜欢反思。所以下面的人没倒霉,只是日日脸色阴沉,
行宫上下,气氛紧张。
內阁这边倒是想劝慰一下皇帝,奈何李元根本不给机会,有事说事,没事滚蛋。
加之此前內阁驳回了李元对於八个官员的惩处,矛盾还没缓和呢,林如海等人更是无从开口。
过了半个月,贾璉来到张家口,了解下一步將火车修通到热河的计划。毕竟皇帝以后每年夏天都要过来,还是修通比较好一点。
这个计划本来就有,只不过承辉帝走了,计划搁置,现在是重新捡起来。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漠北王李逆希望能修通到库伦的铁路,该计划在承辉帝时期就启动了,前期一直在勘探,修通到热河的铁路,下一步就能考虑修到库伦。最终能不能修,还要看经费,毕竟这条铁路可不是什么热门线路。贾璉担心就算上市集资,也很难凑齐经费。
贾璉从张家口前往热河,计划是拜见了皇帝之后,住两天就走,回去还要继续盯著今年的大工程陇海铁路。还有后续的铁路计划,比如江南境內的一些支线,以前江南士绅不老实,不適合推动,现在老实了,可以开启了。
其实贾璉最想修的是南方的铁路,实在是地形复杂,难以修建,只能先放弃干线贯通,先修一些好修能修的支线。將一些重要的水陆节点联繫起来,对於地方经济发展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ps:看了一个日本左翼运动的纪录片,六十七年代的风云激盪,绞杀都不能使之衰亡,最终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烟消云散。不胜晞嘘啊!)
贾璉来到热河,见到了內阁诸公,发现这边的气氛不对劲,所有人都情绪不高,眼神里带著一些不安。
对此贾璉深感疑惑,暗道大热天老子在外面忙碌,从长安到连云港都跑了一个来回,人都晒黑了一个號色,你们在避暑山庄还愁眉苦脸?
给谁看呢?欠你们的?
不等贾璉吐槽,方颂赶紧把贾璉拉一边,低声解释了一番最近发生的事情。
这三件事情贾璉听罢,也沉默不语,只不过別人觉得是意外三连的结果,贾璉却嗅到了一股熟悉的阴谋的味道。
太巧合了,李元刚到热河,京城就丑闻三连。关键那个县令的名字,贾璉有印象,贾氏门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