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贾琏走后,李元才问身边的胡敏:“先生似乎很生气!”
胡敏低声道:“回圣人,先生是生内阁诸公的气呢。”这话还只能说一半,不能全说了,否则一个内侍,太后一句话就能打死。
李元这才明白了贾琏所指,顿时也生气了,内阁这帮老家伙,不是在忽悠朕么?你们怎么不当场指出,后宫不得干政呢?
同时李亨也隐约觉得,贾琏有点怒其不争的意思,身为皇帝,怎么没点决断力,在内阁会议上当场做决定呢?
回去之后,贾琏就上奏弹劾内阁诸公,所有人都包进去了。
“太后怜子,情有可原。诸公深受先帝信中,辅佐陛下执政,太后干涉朝政,为何不在内阁会议上当场指出?毫无内阁大臣的担当!”
这份奏折丢出来,走通政司到内阁,一干内阁大臣看了,立刻转到陛前,然后五个内阁大臣一点脾气都没有,上奏请罪。
此事一出,天下震动!
可以说大周立国以来,头一次有大臣上奏给内阁连锅端了,而内阁居然毫无反抗。
内阁诸公请罪的理由都差不多,大意就是忽略了太祖有制,太看重人之常情。由此,导致了人情大于制度,确实错了,认罪!
李元拿着内阁给的三个建议去了慈宁宫,见了太后,说了内阁会议上的事情,又说了贾琏弹劾内阁的事情。
其实太后这边早听到风声了,所以李元让她选一个的时候,太后愤愤道:“太祖有制,后宫不得干政。”
李元听出太后的怒气,耐心的安抚道:“母后,贾公此奏,看似强调后宫不得干政,实则是为了朕能更牢固的掌握朝政。”
气头上的太后听到这一句,立刻反应过来了,看着一脸为难的李元道:“让皇帝为难了!”
李元笑道:“谈不上为难,朕登基以来,夙夜忧叹,怕父皇留下的盛世,败在朕的手里。果真如此,朕罪莫大焉。”
太后听此一眼才道:“此事,皇帝做主就好,我乏了,要休息。”
李元听了起身离开,走出慈宁宫时,心情一阵畅快,走路可谓脚下生风,总算是明白了贾琏的一番苦心。
一份奏折,一箭三雕。解决了李亨的安排事宜,敲打了内阁,堵住了太后的嘴。
什么是忠臣啊,这就是标准答案了!
国人是喜欢折中的,李元也不例外,回去后思来想去,给五个内阁大臣的请罪奏本上批阅,爱卿体察天家亲情,体谅朕心,区区小过不提也罢。
话是这么说的,但“小过”也是过啊。现在轻轻放过,需要的时候拿出来重新炒一下,加点别的佐料,那又是另外一盘菜了。
对于李亨的安排,李元决定了,封豫王,封地洛阳,反正不远,铁路修通后,一天的路程。
这次内阁接到李元的中旨,麻溜的执行,动作可谓非常的快。
并且在圣旨的基础上,加了一段补充,十日内就藩。并且立刻督促河南巡抚以及洛阳知府,以最快的速度安置李亨。
其实内阁对于安置李亨是没有太大意见的,这厮留在京城就是个隐患。
贾琏这边弹劾了内阁之后,又恢复了安静,并且直接去了张家口,盯着京张铁路的修建。
京张铁路最大的难题,自然是爬山咯。这里同样遇到了火车头动力不足的问题,挖隧道是不可能的,现在没这个技术。
咋办呢,给一干技术官僚急的头发都薅秃了,最后还是贾琏把众人召集开会,商讨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会上刘传还是在强调,火车头马力不足,翻越山头的难度太大,建议采取绕行的方案。这也是铁路局技术部门的主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