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李元窃喜,如果父皇将此事看成是两人商量好一起上的奏本,做出这个决定的意义,那就令人瞎想了。
无论如何不是坏事,不借机拉近与贾琏的关系,那才是傻子的行径。
李元立刻派人通知贾琏,请他过来一趟,有事商议。
监国皇子以公事相邀,贾琏自然无法拒绝,立刻前往。
见面之后,简单寒暄,李元拿出内阁的回复道:“孤了解了过了,南洋总理大臣衙门留下税金为移民事务所用,乃父皇独断的结果。请先生来,就是想你我商议一番,拿出一个粗略的章程来,交由下面照办。”
说实话,这个结果出乎了贾琏的预料,原本贾琏对于朝廷补贴的希望不大,无非就是想在政策上要一点好处,只是没想到皇帝能如此大方。
李元很仔细的把自己打听来的消息说了一遍,内阁对贾琏奏本的态度,一方面很重视吏治,一方面又不支持出钱补贴。
怎么说呢,现代社会国家有钱之后,补贴农业,大规模扶贫之类的政策,不敢奢求。单一的补贴移民在现在还是有点太超前了。
“父皇精力不济,如今不太理事,孤心甚忧!”李元最后来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看着贾琏,希望得到一点正向的回应。
贾琏则不咸不淡的回道:“陛下有御医环绕,日常好好修养,一定能长命百岁。”
李元瞬间一机灵,感激的看了贾琏一眼后,笑道:“先生所言极是。”心里暗暗警告自己,该死,怎么就管不住嘴,须知隔墙有耳啊。
两人就移民之事,进行了一些沟通,同时还叫进来几个官员做记录,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这是公对公的事情。
向所有人传达一个信号,绝不暗室亏心。
这点小事,也确实给李元提了一个醒,现在距离大获全胜还早呢。别忘了李亨是怎么栽跟头的,当初自己是怎么下南洋的。
风险可谓无处不在,官面上做事,必须滴水不漏。
尽管是遥领南洋总理大臣的职务,行政方面李元对南洋各地的权利却是实打实的。
与贾琏商议一番后,确定了南洋各地每个移民确实落地后,按人头补贴每个移民五十元给移民的商人,确定这个标准后,具体实施就要看南洋总理衙门下面官员的执行了。还有就是要以邸报和民间报纸的形式,向所有海商通报此事。
李元这边也提出了要求,南洋总理衙门的官员在处置此事上,必须账目清晰,有据可查。他也会定期派人去查该项目的落实情况。
暗示一句,别以为天高皇帝远,你们就可以乱来。除非你们想埋骨他乡,不想回内陆了。
李元还是比较重视南洋事务的,毕竟这也是他的根基之一,吩咐下面的幕僚,盯紧南洋事务,每个季度都要有详细的回报送来。
李元之所以如此重视南洋,那也是当做退路来经营的,他是没有南洋新军的指挥权,但架不住南洋各地的民兵组织多啊。
开拓南洋的过程中与土著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不搞集体农庄模式的武装殖民,根本推动不下去。
民兵组织到底有多少人,只有南洋总理衙门知道,这些民兵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拉起一支武装。
手里有兵权和没兵权,那能一样么?越是地位高的人,越明白暴力的重要性。
政权的基础是什么,当然是暴力。没有暴力做基础,开拓南洋教化一方就是一句笑话。
李元心里很清楚,只要争夺皇权失败,他会第一时间退往南洋,一刻都不带犹豫的。
至于与贾琏的关系,李元的定位也很清晰,不求贾琏明确的支持,但求贾琏不偏不倚,如果能暗中支持,那就更好了。
至于找贾琏要钱的事情,李元从来没想过,甚至想给贾琏送钱呢。
说句难听一点的话,给贾琏送钱就怕他不收啊。
送走贾琏之后,李元叫来亲信幕僚,一番交代,最后强调了一句:“一定要通过这件事情,让贾先生感受到孤的诚意。”
就在南洋的李元可不是李亨,李元很清楚在纵横南洋的薛家商行船队,背后的支持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