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路队的规模达到了千人,分布在京津铁路,津栾铁路的各个节点上。一旦津辽铁路开通,护路队的规模肯定要继续增加。
内阁大臣岳齐最近很头疼,原因不在京城,而在南洋。
南洋新军的规模这几年增加到三个镇,但这三个镇的新军,并不归兵部直属。分别隶属于南洋总理大臣衙门,广州巡抚衙门。
随着广东新任总兵的一份奏折抵达内阁后,关于南洋新军的归属问题,在兵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新任广东总兵奏折上说,作为一省总兵,上任后才发现,他能指挥的只有名义上的巡防营,以及沿海各地的卫所。而广东军队的主力新军南洋新军第三镇,直属于巡抚衙门。至于第一镇和第二镇,则隶属南洋总理大臣衙门,更与之没有关系。甚至名义上归他管的巡防营,也直接听命于三司。
为啥呢?因为巡防营的开销,来自地方财政,归三司管。
沿海各地的卫所,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缉私队。主要任务就是打击走私,战斗力属于广东军队序列中最差的,巡防营都比他们强点。
广东总兵上奏表示,南洋新军应该归他统辖,至少第三镇要归总兵统辖。
广东巡抚知道这事情就不干了,直接上奏内阁,说明情况。
南洋水师和南洋新军是怎么来的,内阁应该很清楚。新任总兵不敢碰由两广总督统辖的南洋水师,也不敢碰南洋总理大臣统辖的新军第一镇和第二镇,惦记上南洋新军第三镇了,真当广东巡抚是软柿子对吧?
行,交给你管,今后所有开支,你来解决,广东地方上不管了。你能让中央财政出这笔钱,广东地方巴不得。
岳齐是内阁大臣不假,分管兵部也不假,原则上全国的地方军队以及京营的一部分也归他指挥也不假。
问题是你要抓权利,让户部帮忙出钱,那就要好好说说了。
这主要是广东太过特殊了,这个省真的需要这么一支军队的存在。
别的省份的驻军,说的难听一点,都是为了镇压地方作乱而存在的,规模都不大。一个总兵,一个副将,一个参将,实际兵力不超过五千人。就这还是经济不差的省份,经济差的省份,有个三千人就算不少了。多了真的养不起。
还有一个事情,内阁也在翻旧账。当初主持全国的军队变法,完成了京营的变法后,是谁力主地方不改的?还不是岳齐么?
现在你抱怨地方军队的问题,当初有机会一起改变,你却停下了。说说,到底为何?
反正就是抄家咯,事关兵权,这就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军队这个烂摊子,当初就是不能碰的火药桶,借着当年李逆的草原治乱,岳齐有机会整顿京营。后续的各边就没继续搞。
出任兵部尚书后,岳齐陆续的调整各地的总兵人选,基本完成了兵部对各地驻军高级军官的控制之后,更不碰各地驻军的事。
现在你拿南洋新军的事情来说事,能不吵起来么?
这事情看似与贾琏毫无关系,内阁还是给贾琏发了一份通知,让他这个内阁候补大臣列席一下。
于是贾琏就到场了,落座后发现,今天这个会的参与者还不少,内阁大臣都到场了,兵部尚书也到场了,户部尚书也到场了。
照例先传阅两份奏折,一份是广东总兵的,一份是广东巡抚的。
看完之后,贾琏明白了,这哪是奔着南洋新军来的,这是奔着我贾琏来的。
为啥这么说呢?南洋新军的总后台是谁啊?幕后大佬是谁啊?还能是谁呢?
看懂之后,贾琏面带微笑,也不说话,看着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吵架。
为啥吵架,当然是为了钱。
兵部尚书的意思,原则上天下兵马归兵部总管,天下财政归户部管,所以这军费户部得出啊。
户部尚书则很干脆,没钱!地方驻军的军费,在地方财政上交时已经扣除了,你凭什么让户部出钱?
要钱没有,要命更没有,兵部想法子解决,反正每年兵部的拨款,户部如数下拨,都没敢漂没。
敢漂没的官员,过去几年都被拿下了。现在户部的很多权力,受到了内阁和督察院的严密监视,凡事都要跟你讲流程。
兵部的理由也很充分,南洋新军的情况特殊,应该与京营同样的情况处理,由户部统一拨款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