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激动相拥,唯有女孩安静地看着井水,嘴唇微动,仿佛在进行一场只有她能听见的对话。
与此同时,遥远的宇宙深处,“双念星”再次轻微闪动。这一次,波动信号被新型量子望远镜完整捕获,解码结果显示,其编码结构与人类婴儿首次发出“mama”时的脑电波模式高度吻合。
科学家们沉默许久,最终将此次事件命名为:“最初的呼唤”。
而在樱园老宅的阁楼上,那只曾属于阿阮的旧木箱被人重新打开。箱底压着一封信,信封泛黄,收件人写着“林昭亲启”,却从未寄出。
拆开一看,是阿阮年轻时的手迹:
>老林:
>
>你说我不科学,迷信得很。可我觉得,有些事不用证明也存在。
>
>就像我现在写下这些字,也许百年后都不会有人看到。但只要有一个孩子,在春天折起纸蝶时想起我;有一个母亲,在做饭时多放一勺糖只为纪念婆婆;有一个男人,在雪夜里对着星空说“老婆,今天下了很大的雪”……
>
>那么,我就还在。
>
>死亡不过是换了个方式参与生活。
>
>所以别怕告别,也别急着遗忘。
>
>只要有人记得,我们就永远在彼此身边。
>
>??阿阮
>1973年冬至夜
信纸背面,不知何时被人添了一行小字,笔迹苍劲有力:
>“我一直都在听。??林昭”
落款日期空白。
但研究者后来发现,墨水成分检测显示,这两行字的书写时间相隔整整五十年。
他们终于明白:有些爱情,连时间都无法阻断。
许多年后,一位名叫“念星”的少女站在樱园中央,手中捧着一本全新的空白笔记本。她是星语的孙女,也是新一代“家庭共鸣计划”的志愿者。
她翻开第一页,写下标题:
>《人间回响录?新生篇》
然后轻声念道:
“从前,有一口会说话的井……”
风起,樱花如雨。
无数纸蝶从四面八方飘来,盘旋在她头顶,像是来自百年的祝福。
她抬头微笑,提笔写下第一则:
>“记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