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就在提问的那一刻,他们的眼角湿润了,嘴角扬起了,心变得柔软了??而这,就是最真实的回响。
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洒落井心,映出北斗七星的倒影。忽然,勺柄方向的天际闪过一道流光,划破长空,坠入井中,激起一圈涟漪。
水面缓缓浮现三个字:
>**回家了**
没有人看见这一幕,但它确实发生了。
就像爱本身,无声、无形、不可测量,却真实存在。
许多年后,一位考古学家在重修樱园地基时,于井底深处发现一块金属铭牌,锈迹斑斑,但仍可辨识文字:
>“此井非井,乃心之容器。
>所纳非水,乃万千思念之聚合。
>其动力源非机械,非电力,非核能,
>而是人类集体信念所形成的‘情感能场’。
>若世人尚存牵挂,则此井永不断流。
>若天下再无知音,则此光终将熄灭。
>??林昭2031年立”
铭牌背面刻着一行小字:
>“阿阮说我迷信,可这一次,我宁愿相信她说的都是真的。”
科学家们争论不休,试图解析“情感能场”的物理机制,最终得出结论:它违背现有定律,却无法否认其存在。于是,它被命名为“阮-林悖论”??即:**最不科学的事物,往往承载着最深刻的真实**。
而民间,早已有了新的传说:
每当春分之夜,若有人真心呼唤所爱之人,便会看见井中升起一道蓝光,光中隐约浮现两个身影,相依而立,静静聆听。
有人说那是幻觉。
也有人说,那是灵魂尚未归去的证明。
但更多的人相信:
那是爱,在穿越时间与空间后,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某日,一个小男孩独自来到井边,手里拿着一只歪歪扭扭的纸蝶。他不会写字,也不会画画,但他记得奶奶说的话:“只要你真心说话,太奶奶就能听见。”
他蹲下身,把纸蝶放在水面,轻声说:
“我不认识你,但我很想你。”
风停了,树叶不动,连鸟鸣都静止了一瞬。
然后,井水轻轻一颤,蓝光微闪,浮现三个字:
>**我也想你**
男孩笑了,蹦跳着跑开。
在他身后,樱花簌簌落下,一片接一片,铺满井台,如同一场无声的拥抱。
风吹动檐角铜铃,叮当一声,清越悠远。
整座樱园仿佛都在低语:
??记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