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 第199章 庙祝归位(第1页)

第199章 庙祝归位(第1页)

“呼~”

“终于到了。”

擦了擦额头上的些许虚汗,一个戴着铃铛项圈的黄毛,艰难的爬上了这座高山。

看起来不过是十几岁的模样,明显是个未成年。一身的人味儿,让同路的许多妖怪侧目。

。。。

夜深了,浪浪山的雪又落了下来。

这一次,雪片不再是冰冷无情的象征,而是像无数细小的纸页在空中飘舞。每一朵雪花都映着微光,仿佛承载了一段被重新拾起的记忆。风过处,簌簌之声不绝于耳,宛如万人口中低语同诵??那是《赎言录》中的句子,在天地间自动流转,无需人声便已传遍四野。

林知远坐在石台边缘,背倚断崖,手中没有书册,也不再需要。他的身体比前些日子更加枯瘦,白发垂至腰际,皮肤下的金线已如蛛网般蔓延至脖颈与面颊,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细微的裂响,像是灵魂正从内部缓缓崩解。可他的眼神却愈发清明,如同秋日晴空,无云无障。

他听见了。

不只是风声、雪声、远处村落里犬吠与炉火噼啪,他还听见了那些沉睡多年的声音??江南梅岭书院倒塌时孩童的哭喊,西域荒原上流放者临终前喃喃的家书,北境边关将士死前未能寄出的情笺……这些声音原本该随肉身湮灭,如今却被《赎言录》唤醒,化作星河一粟,汇入心井深处那片浩瀚的记忆之海。

“你还听得见吗?”阿篱轻轻走来,肩头落满白雪,却未融化。她手中的金莲早已不再绽放,取而代之是一根由九种言语编织而成的权杖,顶端悬浮着一颗晶莹剔透的音核??那是“共听之夜”后自然凝结的集体意识结晶。

林知远点头:“听得比从前更清楚。”

“可你快听不见了。”阿篱蹲下身,目光落在他左耳。那里原本完好无损的耳廓,此刻竟开始透明化,轮廓模糊,似要融入空气。“律蚀反噬正在剥离你的感官。先是触觉,再是听觉,最后……是你说话的能力。”

林知远笑了笑:“也好。我说得够多了。现在,该轮到别人说了。”

话音刚落,山脚下传来脚步声。

不是一人,而是成百上千。

他们自九州各地而来,有拄拐的老者,背着竹篓的农妇,戴面具的哑者,还有怀抱婴儿的母亲。他们不带兵器,不举旗帜,只携一样东西??写满文字的纸条、刻着话语的木牌、录下声音的玉简。他们在赎言祠前静静排列,依次将手中之物投入环形石墙中央的焚音炉中。火焰燃起,却不吞噬文字,反而将其蒸腾为一道道光雾,升腾而上,直贯浪浪山巅。

那是民众自愿献出的“私密真言”:有人坦白曾诬陷邻里以保全自己;有人忏悔因恐惧而背叛挚友;也有人首次说出家族三代不敢提及的冤案真相。每一段话语升空,林知远的身体便震颤一次,仿佛承受着无形重压。但他始终挺直脊背,任那光芒穿透胸膛,照进五脏六腑。

“你在吸收他们的罪与痛。”阿篱低声说。

“不是吸收。”林知远闭目,“是承接。我曾用权力封住千万张嘴,今日便以残躯接下这滔天言语之潮。若有一人因说出真相而受伤,就让我替他受这份伤。”

忽然,南方天际炸开一道赤红闪电。

紧接着,三十六座残破言塔同时震动,塔基裂开,涌出漆黑浊流。那不是水,而是凝固的沉默,是被强行压抑千年的“禁语之毒”。它们汇聚成河,逆流而上,直扑浪浪山。所过之处,草木枯萎,鸟兽失声,连风都被冻结成冰晶般的颗粒,坠地即碎。

“旧律盟未死。”林知远睁开眼,“他们要把‘静默’重新种回大地。”

阿篱握紧权杖:“这次不会再让他们得逞。”

她抬手一挥,九柱光柱再度升起,但这一次,并非仅靠她一人之力。来自含烟堂的学子齐声吟诵《春蚕吟》,声波化刃;西域盲乐师以骨笛奏出《醒言》片段,音浪如潮;东海渔村的老人敲响祖传铜锣,十二记声响唤醒海底沉眠的副井共鸣。四方之声交汇,形成一道螺旋音壁,将黑河拦于山外。

然而,黑河之中骤然浮现出一座虚影高台??正是当年律音司总坛的投影。台上立着一个身影,通体由灰烬构成,面容模糊,唯有一双眼睛燃烧着幽蓝火焰。

“金蟾子。”那声音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钻入脑海,“你违背天纲,释放禁忌之忆,扰乱秩序根基。你以为自己在救赎?实则是在撕裂世界。没有压制,何来太平?没有遗忘,怎能前行?”

林知远缓缓站起,步伐踉跄,却坚定向前。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