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 第197章 重建小雷音寺(第3页)

第197章 重建小雷音寺(第3页)

数日后,朝廷终于做出回应。

三十六州巡按联名奏折被驳回,取而代之的是皇帝亲自颁布的《开言诏》:

>“朕承天命,治万民。然观近年灾异频仍,民心浮动,始悟一国之盛衰,不在禁声而在纳谏。自即日起,废除‘禁议律’,开放民间修史,准设言塔监察政失。凡因言获罪者,一律平反昭雪。如有阻挠,以逆旨论处。”

诏书下达之日,全国九百九十九座言塔同时鸣钟。钟声绵延七日不绝,据说连海底副井的东华将军石像,也微微颔首。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在北方某城,缄口卫残余势力趁夜纵火烧毁了一座新建言塔,杀害两名守夜老人。消息传出,全城愤怒。三千百姓自发集结,在废墟之上重建塔基,并将两位逝者的名字刻入新碑。更有数十名青年报名加入“护言盟”,誓言以性命守护每一座言塔的灯火。

而在南方,一位年迈的前御史大夫在临终前召集子孙,当众烧毁家中所有官方授予的荣誉文书,只留下一本泛黄的手札,扉页写着:“吾毕生奉旨删书,今悔之晚矣。愿后人勿效我愚忠。”

最令人震惊的,是昆仑南阙守门童子竟主动下山,来到言之城拜访许仕林。他自称姓姜,本是三百年前因直言进谏被贬下界的仙官后裔,此次奉“天意”传讯:

“天庭已决议重启‘言神殿’,遴选九位‘执言者’,掌管人间话语平衡之道。首任人选,许仕林居首。”

许仕林闻言沉默良久,最终婉拒。

“我不是神,也不想成神。我只是个记故事的人。”他说,“真正的执言者,是那些敢说、敢听、敢哭、敢怒的普通人。”

童子离去时,带走了一页纸,上面写着许仕林推荐的九个名字:阿篱、伏虎、白素贞、敖清、张三(说书人)、林知远(金蟾子)、柳含烟之孙女、李氏孤儿、以及那位七岁朗读者。

名单未署名,却自带金光。

一个月后,新的传说悄然兴起。

人们说,在每月十五的午夜,除了照雪堂遗址的箫声,浪浪山深处也会传来一阵低沉诵读。若有诚心倾听者走近,便会看到一位白发老者坐在石台上,面前摊开一本发光的书册,正一字一句讲述自己的罪与悔。若有人提问,他必如实作答;若有人哭泣,他会默默递上一片金莲花瓣。

没有人强迫他这么做。是他自己选择留在那里,用余生偿还。

某个雪夜,许仕林独自登山,远远望见那身影仍在灯下诵读。他没有靠近,只是站在风中,静静听了半个时辰。

离开时,他在山脚留下一句话:

“有些人,活着就是赎罪;而有些人,死去才算解脱。但只要他还肯说话,就说明希望尚存。”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童在课堂上学习《近代觉醒史》时,课本首页印着这样一段话:

>“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存在证明。当你开口,世界便承认你曾活过。

>此书献给所有说过、听过、记得过的人??

>尤其是那些,曾在黑暗中坚持发声的孤勇者。”

而在遥远的心井深处,记忆星河依旧流转不息。那一卷《未录志》静静悬浮,封面姓名不断新增。某一日,两行新字悄然浮现:

>**金蟾子(林知远):罪者,亦是醒者。**

>**阿篱:听者,终成言者。**

星河尽头,两点金光缓缓靠近,彼此缠绕,化作一曲从未记载的新调。

箫声悠悠,穿越轮回,响彻永恒。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