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葬明1644 > 第143章 猪的战术(第3页)

第143章 猪的战术(第3页)

他生得一张圆脸,被火把烤得有些冒汗,语气倒是不慌不忙:“以老夫愚见,这张文富所部不过皆是些乡勇、寨兵罢了,人数虽众,却无攻坚之能力。我等只需城固守,暂避其锋芒,那张文富自然奈何不了我等,待其粮

尽,便会自行退去。

“不行。”王克圣的话刚说完,就立刻被陈大郎给否决了:“韩大人给我第三千总司的任务,是防御自南漳县经武安镇到宜城县,这一整条河防线,固守南漳的话,武安与宜城又怎么办?”

"**。。。。。。"

王克圣瞪大眼睛:“原来陈干总所部不是来守南漳的?”

他还以为,韩大人是为表示对自己的重视,这才临出征之前,特意把这第三千总司给派过来的呢。

“是守南漳,但不完全是守南漳,韩大人说了,南漳、武安、宜城一盘棋,必须要通盘考虑,无论如何,不许放明军一兵一卒过蛮河。”韩文跟着解释道。

王克圣挪动着屁股,语气有些着急:“陈千总、韩主事,如今第三千总司虽名唤干总司,但实则只有六七百人,而且皆是步卒,算上本县的乡兵,至多也就千余人而已。这点兵力,守城尚且勉强,如何还能分兵去守武安和宜

城呢?须知张文富此人,也非庸将,当初能打下荆门便是明证。若是处处要守,等于处处都不守,到时候恐怕有全线糜烂的危险啊!”

他说这番话,既是有不希望陈大郎领兵离开的意思,因为哪怕是在顺朝,地方官也是有守土的职责的。

地方官丢城弃地,不管是什么原因,大顺和明朝的处理手段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一个“杀”字。

而且对于明廷来说,领兵的武将反正投诚,他们是欢迎之至,但对于王克圣这种伪朝的文官,则是毫无利用价值,并且厌恶之极。

抓住多半也是杀了。

大明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做官的文人。

也就是说,如果南漳城破,他王克圣几乎是没有活路可言的。

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愿意第三千总司离开。

另外一点,出于公心来讲,王克圣也是真心觉得,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还分兵防守,简直就是最愚蠢的选择。

实乃兵家大忌。

其实陈大郎自己心里也有点打鼓。

他觉得在同等兵力之下,或者兵力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第三千总司肯定能打得过张文富的那支明军。

但如今人家有近三千人,自己只有六七百,本身就很难打了,还要守着整条蛮河防线,实在有些困难重重。

他确实有点不知道该咋办。

可像王克圣说的那样,守在南漳县不出去,那也是不可能的。

自己真要是一直待在南漳,坐视张文富去打武安、宜城,或者放对方过河的话,那陈大郎毫不怀疑,自己绝对就会成为襄樊营成立至今,第一个被问斩的千总级营官了。

“这次张文富纠集荆山名寨与荆门州各营兵马,总计三千之数,可谓是倾巢而出,其中尤以张文富直领的仙居寨乡勇、远安守备周安所部,以及戴进所领之白云寨寨兵为精锐。”

说到这里,韩文笑了笑,接着说道:“虽然都是咱们的老熟人,但毕竟兵力数倍于我等,不可小觑。方才王大人所说亦是有理,这点兵马若还要处处设防的话,确实等于处处无防。”

“对嘛嘛,韩主事是明白的。”见韩文支持自己,王克圣也是忙不迭的又说道:“陈干总报效之心可以理解,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嘛。且敌人自南而来,既可攻南漳、又可攻武安,还可以攻宜城,三路皆可攻击,我等又如何

知道对方要攻哪一路?”

言罢,王克圣看向韩文,寻求认同般问道:“韩主事,你说是不?”

“是这个道理。”韩文点头道。

满心以为有了韩文支持的王克圣,更加自信起来,竟是点上了支忠义香,美滋滋的吃了两口,用指点末学后进的口吻道:“所以,依照本官来看,此等情形之下,一动不如一静,以不变应万变,方为正途。”

然而,他话音刚落,却听刚才还支持自己的韩主事,这时却是说道:“韩大人曾经说过,古今征战,猪的战术一再为人成功的运用。因此曾嘱咐我等,多学一学老奴用兵的法子。王大人刚才说,张文富三路皆可进兵,我等兵

力不占优势之下,确实左支右绌,难以招架。但不若效仿老奴当年的战法,管他几路来,我自一路去。速速点齐兵马南下,趁明军行动迟缓之际,于象河与其接战,如此则可两难自解!”

ps:唉,中国队客场输给印尼,提前告别了本届世界杯预选赛,难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