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葬明1644 > 第142章 西线无战事(第3页)

第142章 西线无战事(第3页)

这次襄樊营在丹水河口取得了一场大捷,战果着实不小,除了伤员,俘虏和阵亡将士之外,还毙敌两百余人,这些人的首级,也是要送回襄阳的。

经过石灰处理之后,还要送到德安府白将爷那里报功。

德安府那边不是总说,襄樊营整日只杀大顺自己人么?

这些人头就是襄樊营内战内行,外战也内行的证据。

而且,杀的还全都是郧阳镇的精锐马兵,生擒一个参将,一个游击,击毙两个游击,一大堆干总把总,又斩获两百多首级,绝对算得上是夏季攻势以来,湖北顺军第一大捷了。

深夜的汉水码头上,不知道是因为经费紧张还是别的原因,灯火并不通明,显得很是昏暗,让人只能看见眼前的物事,稍远一些的江面上,就黑黢黢的一片,很难瞧得清楚了。

军法队的总队长罗勇亲自带队,在码头上维持秩序,不允许任何人喧哗和随意交谈。

码头上的船,也是装满一艘就是一艘,绝对不停留。

何有田这个局队,正好负责运送水师步兵的伤员,排了好一阵子,才轮到他们上船。

上船以后,立刻就走了,效率快得他都有点不太适应。

船离开汉水码头,脱离了军法总队的视线以后,何有才扯了扯罗长庚的衣袖,压低声音说道:“你发现没有,在咱们前头已经发了十几艘船了,后头还不知道有多少,这么多船,一两千人也装得下了,绝对不是运送伤员那

么简单。”

罗长庚一呆,他倒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下意识问道:“何大哥,那是为了啥?”

何有田摸着下巴,一副神机妙算,高深莫测的样子:“肯定是韩大人担心王光恩会报复,所以决定提前撤走!”

罗长庚瞪大眼睛,盯着何有看了半天,才张大嘴巴,发出了一个单音节的字词。

“啊?!”

襄樊营韩大帅在丹水河口,大破明军骑兵,生擒参将马士勋,毙敌无算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很快就飞遍了整个荆襄大地。

由于此战的经过,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和英雄气概,甚至不需要宣教队的人怎么发挥,只需要如实的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战地通讯。

相关的报道出现在襄阳的青云楼以后,很快又被这里的客商和各路人马的探子,更进一步的传播开来。

丹水河口之战后的第三天,郧阳副将张文富就拿到了记载有此战经过的抄报。

看完了之后,他也是瞠目结舌,除了一个“啊”字之外,实在说不出别的话来。

马世勋他知道,王光兴他更知道,这两人都是边军出身的宿将,论作战勇猛和战场经验,绝对远远在自己之上。

可以说,是整个荆襄一带的明军里面,除王光恩本人之外,最能打的一股精锐。

可是却输成了这样。

至于说韩再兴领十三轻骑强渡过河,一箭杀伤马世勋,三箭射崩明军大阵之士气的文字,哪怕张文富作为襄樊韩大帅的忠实迷弟,也觉得肯定是宣教队的那帮人在故意夸张。

但战报会骗人,战线不会。

王光兴大败亏输,马世勋被俘,死了那么多人,是肯定没办法作假的。

在襄阳的时候,张文富也接触过一些宣教队的人,这些人普遍对韩大帅有一种狂热的忠诚,搞战报的时候会适当的夸张,但绝对不会无中生有。

本来这次秋季攻势,张文富是踌躇满志的想要一雪前耻,但先是遇上牟文绶卷粮食跑路,然后按照襄樊营法子练的兵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这封战报送来,更是头被浇了一大桶的冷水。

心都凉了。

“东翁。”

李文远看完了战报,却是一副别人恐惧我贪婪的表情,语气中带着浓浓的兴奋:“此战结果虽是坏事,但换个思路来说,无疑又是一件好事。想那韩再兴不知轻重,擅自出击,虽是偶有小捷,但无疑大大的开罪了王总戎,戎

爷又岂会善罢甘休?”

见自家东翁面露思索之色,李文远接着说道:“王总必定会亲率大军,将光化城四面围打。不管此战他韩再兴是守得住还是守不住,襄樊营的兵马肯定都会被王总的大军拖住,困住,襄阳腹地必定是空虚得很。留在线

的兵马,至多只有一个千总司,还要分守宜城、武安镇和南漳县,如何守的过来?”

说到此处,李文远忽然起身拱手,大声劝道:“学生恳请东翁趁此良机,速发大兵北上,收恢复之功勋于股掌,报皇上天恩于疆场!建功立业,正在此时!”

张文富攥着抄报,低下头,眸中光芒闪烁不定,纠结良久才猛地一拍扶手,下定决心般说道:“先生说的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是担心为襄樊营所败而不敢出兵的话,那和输了又有什么区别?如此天赐良机都不争取的

话,又怎能对得起浩荡天恩?即刻传令营中各官,明日辰时初刻各领本部兵马至校场集结,失期不至者,斩!”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