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识得这马进忠?”
“本官原先不过是内地偏僻之处的一个小小千户,如何识得这等人物?”韩复轻轻摇头。
不过他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中却也琢磨起来。
马进忠在持续十几年的轰轰烈烈的南明抵抗运动当中,虽然比不上李定国、孙可望那些人,但也算是号人物。
算是个有一定战斗力,并且还能战敢战的主儿。
并且虽然也是做贼出身,但后来归孙可望节制之后,军纪还是相对比较严明的。
史书上记载“民皆爱戴,其雄才大略,百折不挠,为诸将之冠”。
这当然是有吹捧的成分,但考虑到南明时期诸多类人生物的行径,马进忠还能有可吹捧的点,已经是殊为难得了。
更为难得的是,马进忠一直到死,也没有投降清朝。虽然一度归孙可望节制,但当孙可望想要自立称帝的时候,马进忠还是第一时间向李定国等南明大佬通风报信,为南明朝廷平定孙可望叛乱,发挥了一定的贡献。
后来被封为汉阳王。
总的来说,这个人就像是马进忠自己评价的那样,对得起名字里面的那个“忠”字。
没想到,自己要对付的,居然是这位爷。
对面坐着的韩文,自然不知道自家大人此时心中所想,尽职尽责的说道:“大人,军情局荆门站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打听到了一些情报。这马进忠说是陕西人,原先随我大顺永昌天子还有秦王四处征战,后来不知何时降了
左良玉,如今为左镇一员大将。听说所部兵马,战力要强于牟文绶。因为消息来得突然,军情局来不及过多的收集情报,暂时便只知道这些。”
军情局在韩复的授意之下,自成立之初,就开始有意识的收集荆襄一带文武官员的情报,以及顺、清、明三方重要领导人的情报,建立档案。
但受限于军情局的规模和能力,现在能够建立起较为详细档案的,基本上都是襄阳附近的明朝文武官员。
比如说高斗枢、张文富什么的。
稍远一点的,就只能优先收集像是德安白旺,武昌左良玉父子这样的重点人物。
白旺和左良玉之下的那些将领,暂时还做不到全面深入的覆盖。
只能等各地的情报站慢慢的发挥作用,慢慢的收集。
“嗯。”韩复点头说道:“本官虽然不识得这个马进忠,但也听襄阳城的几位大人说起过。此人原先在义军当中的绰号叫做‘混十万’,昔年我永昌天子十八骑入商洛山以后,这混十万、整十万、反十万、托天王什么的一众虾兵
蟹将,顿时没了主心骨,纷纷投降了朝廷。混十万便是那个时候,降入左良玉麾下的。听说此人在左镇属于能战敢战之辈。。。。。。”
说到此处,韩复笑道:“这南京的朱皇上,给咱们送来了个难缠的对手啊。”
“大人,属下觉得管他是谁,只管来便是,咱襄樊营吃得饱,穿得暖,操练的勤快,又纪律严明,不比谁的人马差。”
韩文倒不是为了恭维和拍马屁,而是身为襄樊营这个系统中的一员,他是真心觉得,襄樊营不比谁差。
韩复颔首道:“是这个道理,再强的精兵,那也是一个鼻子两个眼,也不是说就是三头六臂,会什么法术的。被杀就会死,这个大家都是一样的,顶多只是比咱们多打了几仗,多了些经验而已。他马进忠所部是能战敢战的,
我襄樊营又如何不是能战敢战的?"
其实韩复对于马进忠这样,经受过历史考验,注定不会反清,又有一定战斗力的将领,还是挺想要招揽的。
但目前来说,也只是想想而已。
人家马进忠在左良玉死后,左梦庚等左军将领大规模投降满清的情况下,都坚决不投降。
自己这个小小的闯贼都尉,实在是拿不出任何的本钱来收买人家。
韩复收起手中的情报,又对韩文说道:“马进忠到荆州来的这个事情,军情局要重点的进行持续关注,要指派荆门站的人员,想方设法地收集马部的信息,尤其是马进忠部现在何处,有没有到荆州,多少人马到荆州,到了以
后又驻防何处,这些情况要尽快的搞清楚,一旦有消息的话,不管是什么时辰,必须立刻报本官知道,不得延误!”
韩文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两腿并拢,挺起胸膛大声说道:“是,属下谨遵大人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