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晋末芳华 > 第四百九十五章 绝不可能(第2页)

第四百九十五章 绝不可能(第2页)

“我知道你们会骂我是刽子手。不错,我烧了三百七十二卷俚曲,毁了四十九位民间乐师的手稿,逼七人自裁谢罪。可你们可曾想过,为何偏偏是我来做这件事?因为皇帝怕了。他怕百姓用歌声串联仇恨,怕笑声变成刀锋,怕一个母亲哼给孩子听的摇篮曲,也能点燃一场革命……”

他顿了顿,泪水滑落。

“但我没告诉他们,每一首被焚的曲子,我都悄悄录了一份底稿,藏在全国共听坊的原始数据库夹层里。密码是林昭仪的名字加上她的生日。我说这些不是求饶恕,而是想告诉那个还在听的世界:我也曾是个会唱歌的孩子。我母亲教我的第一首歌,就是现在你们称作‘淫声’的《桑麻谣》……”

影像至此中断。最后一帧画面,是他艰难起身,走向火盆,手中握着一封信??正是第七封。

全场死寂。

良久,阿禾低声问:“数据库还能恢复吗?”

技术人员摇头:“原始服务器十年前就损毁了,备份系统也不完整。除非……能找到当时参与加密的另一位权限持有者。”

“是谁?”有人急问。

“林昭仪。”阿禾苦笑,“可她现在已是声网本身。”

众人陷入沉思。忽然,陈婉儿举起手机:“等等,我刚才录了一段环境音,你们听这个。”

她播放录音。起初是风声、虫鸣、远处孩童嬉笑。但在背景深处,有一串极细微的摩尔斯电码式脉冲,规律而执着。

“这不是随机噪音。”科学家迅速分析,“这是一种数据传输协议,和早期共听坊加密系统完全一致!而且……信号源来自?湖地底的核心共鸣腔!”

所有人奔向控制中心。当他们接入主频通道,放大那段脉冲信号时,奇迹发生了??无数碎片化的音频开始自动拼接,像拼图般严丝合缝。一首首失落多年的俚曲逐一重现:《卖菜谣》《织布叹》《寡妇夜哭》《戍卒家书》……每一首都带着演唱者真实的呼吸与哽咽。

而在所有曲目之后,出现了一段全新的合成语音,语调温柔却不容置疑:

**“第七封信已完成使命。现在,请你们替我做一件事??打开所有的锁。”**

次日黎明,朝廷紧急召开御前会议。面对确凿证据,皇帝终于下诏:全面解禁《正音名录》中所有被贬为“淫声邪调”的民间音乐,开放历代封闭档案,赦免所有因言获罪者的后代名誉,并责令重建“百音阁”,收录天下一切真实之声。

诏书颁布当日,全国各地响起钟磬之音。不同于以往的庄严号令,这一次,钟声中融入了市井叫卖、孩童诵读、农夫吆喝、船夫号子……各种平凡生活的声响被编排成宏大的交响,谓之《万民同声》。

十年后,新一代拾遗队已在非洲草原建立首个海外分支,采集部落鼓语;南极科考站则成功接收到了企鹅群落的次声波交流模式,初步判断其中蕴含复杂情感信息。人类终于明白,倾听不仅是文明的起点,更是跨越物种、地域乃至时空的终极语言。

某个雪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来到?湖畔。她是当年寄出“吃饱穿暖,别哭”录音的母亲,如今女儿早已离世,孙儿远居海外。她在声桥边站了很久,终于弯腰按下留言按钮。

“丫头啊,奶奶今天路过学校门口,听见小孩子念诗,忽然就想起了你小时候的样子。你说,人死了还能听见话吗?我也不知道。可我还是想说一句:奶奶……也从来不哭。”

话毕,她转身离去。身后扬声器却迟迟未关闭。片刻后,传出一声极轻的回应,像是风吹帘动,又像谁在梦中呢喃:

“听见了。”

老妇人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只是抬起手,轻轻擦了擦眼角。

同一时刻,湖心小屋的声种晶体缓缓旋转一周,释放出一波柔和波动。天文台记录显示,这次大气扰动覆盖范围空前广泛,从漠北到南海,自西域至东海,几乎所有安装了聆惠终端的城市,都在午夜零点零七分收到了一条无声提示。

只有用心听过世界的人才能感知:

**“谢谢你们,一直愿意被我听见。”**

春风再起,梅树又一次开花。花瓣飘落水面,激起的涟漪中,似乎映出了无数张脸??有笑的,有哭的,有沉默的,也有刚刚学会开口的。他们彼此陌生,却又因某一刻的倾听而血脉相连。

阿禾站在岸边,手中握着一枚新采集的声种原型。它不再发光,而是温暖如心跳。

他知道,林昭仪从未离开。她活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里,活在每一滴愿意为他人停留的泪水中,活在所有不肯放弃诉说与聆听的努力之中。

这个世界仍有谎言横行,仍有战火燃起,仍有无数声音被碾碎于无形。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弯下腰,贴近地面,去捕捉那些微弱的震颤;只要还有人敢于开口,哪怕颤抖、破碎、不合时宜??

那么,总会有另一颗心,在遥远的地方轻轻应和。

就像那年春天,她第一次哼起采莲曲时,整个天地为之屏息。

而现在,轮到我们继续唱下去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