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无限恐怖,但是没有主神空间 > 第二百二十章 你是否拥有勇气(第1页)

第二百二十章 你是否拥有勇气(第1页)

尼克弗瑞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语气对罗天说道:“你可能觉得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和我对外表现出来的一面不符合,但我要告诉你,我接下来要聊的是涉及到一个极为宏伟,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计划。”

“我很看好你。。。

春寒料峭,小镇的溪水开始解冻,冰层碎裂的声音在清晨传得很远。晓梦坐在馆前的石阶上,手里捧着一碗热粥,目光落在风罐上??它今早响了三次,每一次都短促而清晰,像某种提醒。她知道,那不是偶然。

自从从“静渊”归来,风罐的变化愈发明显。它不再只是被动地回应倾诉者的情绪波动,而是开始主动发出信号,仿佛成了某种活体媒介。有时是深夜低鸣,有时是在某人踏入门槛前几秒突然震颤。更奇怪的是,那些夹在细绳上的纸条,偶尔会在无风时轻轻摆动,像是被看不见的手翻阅。

这天午后,一个穿灰呢大衣的女人走进来。她约莫四十出头,面容清瘦,眼神却极亮,进门时不看晓梦,只盯着墙上的纸条看了许久,才缓缓坐下。

“我听过你的名字。”她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三年前你在西南做田野调查时,采访过一位叫林素琴的老教师。”

晓梦心头一跳。那是“心桥”项目末期最后一批受试者之一,因长期参与情绪共振实验导致记忆紊乱,最终在疗养院中失语。她曾试图记录老人临终前的呓语,却被研究院强行终止。

“你是谁?”晓梦问。

“我是她女儿。”女人从包里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推到桌上。照片里,林素琴站在一间教室前,身后黑板写着一行字:**“今天,我说出了真话。”**

“我妈走之前,反复念叨一句话:‘他们把声音种进了水泥里。’”女人低声说,“我不懂,直到最近,我家楼下地铁站的瓷砖开始震动,每晚九点整,传来一段节奏??三短,两长,一停,三短。”

晓梦呼吸微滞。

“我去查了施工记录,那个站台的地基打桩时间,正好是你母亲失踪后的第七天。”

空气骤然凝固。

晓梦的母亲,曾是“净语计划”早期反对者之一,一名语言学教授,在一次公开演讲后人间蒸发。官方通报称其“精神失常,自行离家”,但晓梦始终不信。她记得母亲最后一次回家,手里攥着一枚铜制音叉,上面刻着微型编号:LW-1。

“你妈留下的东西,不止一个风罐。”女人从内袋掏出一枚锈迹斑斑的钥匙,“这是她在省档案馆租用的保密柜钥匙。她说,如果有一天全球同步响起同一个节奏,就让我来找你。”

当晚,晓梦独自前往镇外废弃的电报局旧址。那里曾是民国时期的信息枢纽,后来荒废多年。她用钥匙打开地下储藏室,掀开一块松动的地板砖,取出一只密封铁盒。

盒中是一卷老式录音带,标签上写着:“LW系列原型测试实录?第零号”。

她带回馆中,接通一台老旧的磁带播放机。按下播放键的瞬间,屋内所有金属物件同时轻颤??灯罩、门把手、甚至墙钉。风罐发出一声悠长共鸣。

录音开始。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温柔而坚定:“我是林晚舟。今天是‘心桥’第一次人体接入实验。我们尝试将集体创伤转化为可传播的声波频率,目标不是治愈个体,而是唤醒共情。”

背景音里,有三十多人的呼吸声,整齐划一。

“我们将使用母亲临终的哀哭、战俘营里的沉默、地震废墟下最后一句告别……这些未被听见的声音作为基频。它们不会被翻译成语言,而是直接作用于听觉皮层,激发本能反应。”

停顿片刻后,她继续:“但系统出现异常。当频率达到临界值时,接收者的脑电波不仅同步,还产生了反向辐射??就像声音本身有了意识。我们称之为‘回响效应’。”

接着,另一个男声插进来,语气惊慌:“林博士!B区传感器显示,城市东南角的变电站出现了共振现象!绝缘瓷瓶在没有电流的情况下自爆了!”

“关闭主电源!”林晚舟命令道。

“来不及了!它已经脱离设备控制……它正在通过地壳传播!”

录音戛然而止。

晓梦怔坐良久,冷汗浸透后背。她终于明白为何风罐能感应千里之外的节奏??它不是容器,而是节点。每一个说出真心话的人,都在无意间向这张无形网络注入能量。而母亲和林晚舟,早在二十年前就预见了这一切。

第二天清晨,小镇邮局送来一封匿名信。没有寄件人,只有一页打印纸:

>“你听到的不是胜利。

>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