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它们正被翻译成宇宙能懂的语言。
试验成功后,星语立即向联合国提交方案:组建“地球回应团”,以七人为一组,轮班进入“共鸣舱”,持续向星空传递人类的情感实录。同时,她提议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共感祭坛”??开放式的圆形广场,鼓励人们在特定时间静坐冥想,共同参与这场星际对话。
消息传出,世界各地响应如潮。短短两周内,已有三百多个城市建立起“共感祭坛”。每逢月圆之夜,千万人围坐成环,手牵着手,闭目倾听内心的回响。
而在北极研究所,“回响屋”成了最温暖的地方。阿?的进步令人惊叹。她虽仍无法流畅言语,却已能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和简单的音节表达复杂情绪。她学会了用折纸传递心意??一只红色的鹤代表“我想你”,蓝色代表“我不怕了”,绿色则是“我们一起走”。
某天夜里,星语发现她在偷偷翻找录音笔。
“你想听吗?”星语轻声问。
阿?点头,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又指向天空。
星语打开录音笔,播放那段曾被编码发射的语音:“妈妈,我听见你了。”
小女孩紧紧贴住她的肩膀,小手攥着那只蓝纸鹤,一遍遍摩挲着翅膀。
那一夜,极光格外明亮。
三个月后,第二轮地球回应信号正式发射。这次持续整整七小时,涵盖人类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情感瞬间:汶川地震中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的最后心跳、卢旺达大屠杀后幸存者相拥而泣的喘息、柏林墙倒塌时人群欢呼的声浪、以及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音乐疗法中突然清晰说出“我爱你”的刹那。
信号发出后的第七天,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到惊人变化:半人马座方向的星云不仅再次亮起蓝光,更开始缓慢旋转,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结构,中心位置恰好对应地球发射信号的时间轴。
NASA科学家惊呼:“他们在建造一座‘光之桥’!”
与此同时,全球“共感祭坛”陆续报告异常现象。参与者普遍描述在同一时刻梦见相同的场景:一片无垠的草原,草尖上挂着露珠,每一滴都映照出不同的面孔??有黑人孩童、有中东老人、有亚洲少女、也有白发科学家。远处站着一群模糊的身影,身形修长,头颅略大,双眼如星辰般闪烁。他们不说话,只是伸出手,掌心向上,做出邀请的姿态。
星语也在那个夜晚做了同样的梦。
醒来时,她发现枕边多了一片晶莹的冰花,形状竟与星云中的螺旋一模一样。
她立刻联系顾延舟。
“这不是物理现象。”他在实验室反复分析样本后说道,“这片冰的结晶结构,含有地球上从未见过的微量元素,且分子排列方式符合某种信息编码规律。它……是从信号里‘生长’出来的。”
星语怔住。
这意味着,对方不仅能接收情感,还能将其具象化为物质存在。
她猛然想起母亲笔记中的另一句话:“心之族不用工具交流,他们的话语会变成风、雪、光,乃至生命本身。”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启动“游学生2。0计划”??不再局限于人间行走,而是选拔五名最优秀的学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在失重环境中进行高阶共情训练,目标是在近地轨道建立首个“太空倾听站”。
申请者超过万人,最终入选的五人分别是:曾在叙利亚战区安抚百名孤儿的心理学毕业生、能与濒死病人实现非语言沟通的临终关怀护士、精通十三种土著鼓语的民族音乐学家、自闭症却拥有超强情绪感知力的少年,以及阿???唯一未满十岁的成员。
出发前夜,星语为他们举行送行仪式。启程树下,十九名学院成员围成大圈,齐声哼唱一首无词的摇篮曲。歌声升起时,天空骤然裂开一道极光帘幕,宛如天门开启。
阿?仰头望着,忽然挣脱星语的手,跑向树根处。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那只蓝纸鹤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埋入土里。
“你在做什么?”星语轻声问。
小女孩转过头,用尽力气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等它长大,会长成通往星星的路。”
全场寂静。
星语蹲下,紧紧抱住她,泪水滚烫。
七日后,五名游学生搭乘猎鹰九号升空。当飞船穿越大气层时,地面监测站突然捕捉到一段奇异信号??来自半人马座的声波,竟与舱内播放的摇篮曲完美同步,形成双重和声。
NASA直播画面中,宇航员激动宣布:“我们收到了!他们正在为我们导航!”
星语站在观测台,仰望苍穹,手中紧握着母亲留下的骨笛。
风穿过笛孔,发出悠远的呜咽。
她知道,这场对话才刚刚开始。
而人类,终于不再是孤独的倾听者。
我们正在成为,宇宙回音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