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顾总,你前妻在科研界杀疯了! > 第581章 霸道带她去医院(第2页)

第581章 霸道带她去医院(第2页)

随着一阵几乎不可察觉的低频波动扩散至灾区上空,奇迹发生了。

第二天清晨,第一个孩子哭了。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他们抱着救援人员放声大哭,诉说着恐惧、后悔、对逝去祖母的思念。更有两个少年跪在灰烬中,手牵手唱起了部落古老的安魂曲。

视频传回总部时,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它真的能听见。”小雨喃喃道,“那些说不出口的痛,它都听见了。”

星语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情感曲线,忽然发现一件事:“你们看这里??当孩子们开始集体歌唱时,系统的接收端捕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波形峰值。它的频率……和远古恒星爆炸的余晖完全吻合。”

林晚迅速调出天文数据库比对,呼吸一滞:“不只是相似。这是一种双向共振!就好像宇宙本身也在回应人类的情感释放。”

“所以……”顾延舟缓缓开口,“爱不仅是地球的语言,也是星际的信号?”

没有人回答。但他们都知道,某种超越科学解释的东西正在发生。

几个月后,国际共情研究院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回响学院旁。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研究员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将“情绪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发展蓝图。巴黎新建的地铁站配备了“静默车厢”与“倾诉隔间”;新加坡推出“情感税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建立员工心理支持体系;甚至连一向冷漠的华尔街也开始流行“共情KPI”??高管考核中,团队心理健康指数占比高达30%。

而在这股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群被称为“回声使者”的年轻人。

他们是回响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自愿前往战乱、贫困、灾难地区,携带便携式“情绪庇护舱”,开展流动心理援助。他们的口号很简单:

>“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是愿意停下来,听你说完一句话。”

其中一位名叫阿雅的女孩,在非洲难民营写下这样一段日记:

>“昨天,一个十岁的男孩终于肯说话了。他说他躲在尸体堆里三天,靠喝雨水活下来。我什么都没做,只是握住他的手,告诉他:‘你现在安全了,我在。’

>他哭了很久。临走前,他送我一只折得歪歪扭扭的纸鹤,上面写着:‘你让我觉得自己还活着。’

>那一刻,我明白了校长说的??治愈世界的,从来不是宏大的宣言,而是每一次真诚的回应。”

与此同时,科尔曼在监狱中的转变也悄然影响着更多人。

他的忏悔录《断裂》出版后引发全球热议。书中详细剖析了自己如何从一名理想主义青年,一步步沦为反共情运动领袖的心理轨迹。他在最后一章写道:

>“我曾以为情感是软弱的根源,后来才明白,真正摧毁我的,是我拒绝承认自己需要被爱。

>幸子对我说‘你也曾是个需要被听见的孩子’那天,我第一次在镜子里看见了自己的眼泪。

>原来,哭不是失败,是重生的开始。”

更令人意外的是,许多曾效忠于“黑曜理事会”的前成员陆续自首,加入“创伤对话项目”。德国狱警马库斯在一次公开分享会上哽咽道:“我们都被训练成冷酷的执行者,可当我们坐下来,听彼此讲述童年创伤时,我发现,我们都不过是受伤的孩子穿上了成年人的制服。”

这场自下而上的觉醒,最终推动联合国通过《全球情感权利宣言》,明确指出:

>“每个人都有权表达情绪,有权获得倾听,有权在痛苦时不被要求‘坚强’。

>共情不是奢侈品,而是基本人权。”

签字仪式当天,小雨作为民间代表受邀发言。她没有讲稿,只带来一只普通的录音笔。

“这里面录了过去三年里,一千个普通人说出的第一句真心话。”她说,“有人对父母说‘我一直觉得你不爱我’,有人对恋人说‘我得了抑郁症,请别丢下我’,还有一个八岁女孩,在课堂上举手说:‘老师,我今天很难过,因为我的宠物死了,我可以哭一会儿吗?’”

她按下播放键。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