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农家娘子改造日记 > 第五十五章(第2页)

第五十五章(第2页)

意思可以说,很直白,很明确了。

他顾家为了整垮你都能豪掷两千两,你乔家牵扯其中,才给三千两就想脱身?

“既然大人坦诚,我也不兜圈子了。”林三婶道,“若我能出这个钱买平安,汴京同都转运使司府的事就能摆平,以后再无麻烦?”

本来该和大哥商量的,但情况紧急,他又不在,大嫂还怀着身孕,林三婶只好咬咬牙,自己做了这个主。

杨县丞吃了口茶,慢悠悠解释,“乔娘子说到点子上了,此事虽然麻烦,但顾家到底没拿到实证不是?只是咱们县尊大人的官绩会受影响。”

“不过若是乔家舍出这笔银子帮着修筑了桥路,报上去后却是实打实的名声和佳绩,就算是汴京来人也说不出半个不好来,更别提都转运使司府的人了,因而你大可放心。”

檀州城外的桥每年都要垮,每年都疏通,每年都修筑,坏了檀州内外的民生和下游的农田,进而影响税收,只因上头没钱拨款,衙门没钱进行彻底大修,这都是老生常谈了。

如今乔家化身财神爷送钱来,等这桥彻底大修好,以后别说夏潮,就是再多涨一寸也冲不垮。

杨县丞在檀州苦熬多年还只是个县丞,何县令不愿意在这儿待他愿意呀,今日他争取到了这件好事,等何县令三年考绩升官一走,还不得将保荐他接替县令一职的事板上钉钉?

杨县丞心里简直乐开花,都筹算着晚上回去添几个好菜和媳妇庆贺一番,再喝点小酒一上头,明年生个儿子出来那不正好是双喜临门?

林三婶看他眼角眉梢挡不住的喜色,心知此事乔家只能认栽,于是心如死灰,报了个数额。

杨县丞果然眉开眼笑,“诸位,此事已了,去隶书那处摁了手印就可以走人,我还有公务在身,就不奉陪了。”几乎是脚步飞快出了二堂,他要赶着去给何县令报喜。

杨县丞一走,其余人都面面相觑。

宋监工进来,扫视一圈。

林三婶脸色铁青,王掌柜满面愁容,钱画匠跪在地上还没起来,

唯有朱颜一脸的淡然轻松。

*

“你是说,你早就知道钱画匠不对劲?可你怎知道那日刚好王家的人就会来找你?”

冬云听说了这件事来龙去脉,好半晌才理清楚。

朱颜笑道:“我哪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是那穗儿借着出恭的空隙偷搬库房的东西倒手,还想将赃物放在我的工具包袱里企图带出去转卖,这算是误打误撞。”

那天于妈妈并非是无意路过,而是专门逮内贼,没想到被朱颜打草惊蛇,只好作罢糊弄了过去。

朱颜呢,结合穗儿偷东西的举动,和于妈妈莫名其妙出现的怪异,明白了于妈妈的意图后,去了王家说卧屏还需要改改。

王小娘子好不容易满意,管事连油水都吃进肚子里了,只怕再生枝节,赶紧让她进去改,还喊来了穗儿。

朱颜找由头支开穗儿见了于妈妈,表示要配合抓贼拿赃的话她可以随时帮忙。

这样她就有很多正当理由随时向王掌柜告假。

王掌柜就算有微词,为了王家这个潜在的大客户,她也不敢拒绝。

冬云这才真正吃惊:“朱娘子,你也想得太长远,太……周到了。”她不晓得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最后只能蹦出这两句话来。

朱颜摇摇头,这些微末伎俩放在汴京高门里不算高明,甚至可以说都是运气好。

然而她根本没想到在檀州这样一个偏远州县的灯笼铺里,还能搞出这么多戏码来,她所做的也不过是自保而已。

至于乔家大吐血最终出了六千两银子,朱颜也不觉得同情,这是乔大舅多年纵容的后果,与人无尤。

自那日从县衙出来后,朱颜再没去过乔家灯笼铺,不过也正合了她的心意,一心一意做手头上的订单。

空余时间她听说上次一事后,原本被乔家拿钱平息,可不知何时起,市井流传乔家的灯笼害死了人命,还爆出偷工减料,为了省钱抠利,原本刷三道的规矩愣是少刷一道,一只灯笼省一道油,一百只就是一斗,十多年下来不知多挣了多少黑心钱。

事情越传越广,虽然没人去找乔家的麻烦,可私底下乔家的名声自此一落千丈,更别提原本定好的七夕和中元节的灯会都被对头顾家拿下,乔家这下彻底偃旗息鼓没了动静,除了十几年的老客还顾念着旧情登门下两只订,其余时候铺子门口冷冷清清极了。

朱颜没空理会,只是听周娘子说一嘴就过,对于林三婶,她很感谢她给自己介绍工作的举动,并且能让她快速地开启这行挣钱,因此她并不想行落井下石之举。

现在她的客源算是基本稳定在阳山书院,以及四周熟识,虽然再无类似郑学子那样的大单,可胜在稳定简单,手里有了固定的积蓄她也不急着揽活,便有多余的时间让她和冬云试验此前商议的剪纸立体灯笼,改进扇屏灯笼和大纱面灯笼。

这日朱颜起了早,吃了早饭正准备去买绢布,就见有人从外头进来,体格精壮,身上黢黑,手上提着东西,两人迎面撞上,对方露出个笑,喊了一声“颜娘”。

正是多日不见的邵远。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