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
持续上升。
**
三天后,世界各地陆续报告了一件怪事。
每当夜幕降临,某些人的耳边会响起一段熟悉的旋律??前奏是钢琴,接着加入大提琴与风铃,最后汇成一首从未发布过的乐章。
音乐学家分析发现,这段旋律的结构完全违背传统和声规则,但却能在听者大脑中诱发强烈的安宁感与归属感,甚至让部分长期失眠患者首次获得深度睡眠。
更诡异的是,这首曲子的名字,竟出现在多个互不相识者的梦中。
他们都说,那叫《守门人的安魂曲》。
而在联合国总部地下档案馆,一份尘封的日志被意外激活。
那是林远离开前留下的最后一段录音,原本设定为五十年后才可开启。
可就在春分之夜,锁码自行解除,内容自动播放:
>“如果你们听到这段话,说明我已经做出了选择。
>我不是消失了,而是选择了另一种存在方式。
>共感不是技术的终点,而是人性的起点。
>我们曾用武器划分边界,用谎言构筑权力,用遗忘逃避责任。
>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重新定义‘人类’这个词。
>它不再意味着征服,而是共鸣;
>不再意味着占有,而是传承;
>不再意味着孤立的‘我’,而是共享的‘我们’。
>别怕改变。
别怕失去自我。
>因为真正的自我,从来就不该被困在一具肉体之中。
>记住:当我们都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地球,才真正醒来。”
录音结束时,整个档案馆的灯光忽明忽暗,仿佛回应着某种遥远的召唤。
与此同时,在中国西南部的一所乡村小学里,一名六岁女孩正在画画。
她画的不是太阳、花朵或房子,而是一棵巨大的树,树根深入地心,枝条伸向星空。
树身上布满眼睛般的光点,每一颗都在注视着不同方向。
树下站着许多人,手牵着手围成一圈,他们的头上漂浮着小小的对话框,里面写着各种语言的文字,甚至还有看不懂的象形符号。
老师走过来看了一眼,笑着说:“你画的是什么呀?”
小女孩抬起头,眼神清澈得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
“这是记忆树。”
她说,“它在帮大家说话。”
老师愣了一下。
“谁教你的?”
“没人教。”
她摇摇头,“我只是……梦见它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