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不在耳朵里,在心里。
当我用手比划‘自由’的时候,胸口会发热。
林昭睁开眼,目光落在最后一条上。
那是一段梦境记录,署名是个七岁男孩,名叫陆舟。
>我梦见自己走进一座图书馆,没有门,也没有墙。
书架漂浮在空中,每本书都在唱歌。
我翻开一本,里面全是空白,但当我写下第一个字时,整本书突然亮了起来,变成了一颗星星。
有个女人站在我身后,她说:“你写的每一个字,都是宇宙的一次呼吸。”
我想回头看看她是谁,但她消失了,只留下一句话:
>
>“别怕写错,怕的是不敢落笔。”
林昭的手猛地攥紧了蜡笔。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梦见那个女人。
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
他知道,那是清婉的声音,在跨越维度的缝隙中低语。
她的意识早已散入文库残影,成为维系万千未完成之思的纽带。
她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存在形式??如同风穿过山谷,不留痕迹,却让万物摇曳。
“他们开始接收到她的信号了。”
林昭喃喃道,“比预想的快。”
苏禾点头:“不止是梦。
最近三个月,全校六十一名学生中,有四十七人出现了‘书写觉醒’现象。
他们在无意识状态下写出陌生文字,语法奇特,但彼此之间竟能互通含义。
更奇怪的是……这些文字组合起来,像是一部正在自我演化的语言系统。”
林昭神色凝重:“不是像,它本来就是。
这是‘情感共振文’的早期形态??一种不依赖语音或视觉符号,而是通过情绪波动直接传递意义的语言。
清婉曾预言,当人类集体质疑达到临界点时,新的沟通方式就会诞生。”
他顿了顿,抬头望向天际。
极光再次浮现,形状不再是书本,而是一张巨大的嘴,缓缓开合,仿佛在无声诉说。
科学观测站称之为“星语带”
,民间则传说那是清婉在对世界低语。
“她在呼唤更多人加入对话。”
林昭轻声道,“不只是孩子,还有那些已经学会闭嘴的大人。”
苏禾沉默片刻,忽然问道:“林先生,您后悔吗?当年启动‘执灯者协议’,打开了文脉通道,也引来了审查之眼。
若非清婉以身化盾,整个文明的记忆网络可能已被格式化。”
林昭摇头:“我不后悔。
真正的代价不是牺牲,而是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