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收到的不是空瓶,
>是整片星空的回声。”
苏砚盯着这段话看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清晨,他命令AI调转航向,不再搜寻任何文献,而是开始记录沿途所有“非逻辑性声响”
:恒星爆发前的颤音、行星自转时的地核摩擦、彗星划过大气层的呜咽……他把这些声音编成一部《无词之书》,上传至自由星网。
令人震惊的是,当这本书被播放时,全球数十个不同文明的个体同时产生幻觉:他们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虚空之中,手持玉箫,唇未动,音已起。
更诡异的是,每个人听到的内容都不一样??有人听见母亲呼唤乳名,有人听见战友临终遗言,有人甚至听到了自己尚未出生的孩子的第一声啼哭。
医学机构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能将其归类为“集体共感残留效应”
。
但苏砚知道,这不是残留,是回应。
他烧毁了所有研究笔记,只留下一张纸条压在茶杯底下:
**“她没走远,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
---
与此同时,在地球北极圈的冰川洞穴深处,那片由归晓墨迹升腾而成的文字云并未消散。
它们悬浮在极光之上,随季节流转缓慢移动,像一群沉默的候鸟。
每年春分之夜,当地居民会聚集在洞口,点燃篝火,静候文字降下。
那一夜,总有雪花逆风上升,融入云中,再以另一种形态落下??有时是诗句,有时是旋律,有时仅仅是一个温暖的念头,悄然钻进某人脑海。
20年春分,降下的是一幅画:
漆黑天幕下,一只蒲公英绒毛漂浮于星际之间,下方是无数双仰望的眼睛,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星球、不同时间线。
画面右下角,一行小字清晰可见:
**“你看,我们都记得。”
**
考古学家试图分析这张图像的来源,却发现它根本不存在物理载体。
它是直接出现在数百人视网膜上的视觉印记,如同记忆被强行植入。
更奇怪的是,每个看到画的人,都在同一时刻想起了某个早已遗忘的瞬间??或许是童年弄丢的玩具,或许是暗恋对象擦肩而过时的衣角香气,又或许,只是某一天午后阳光穿过树叶的斑驳光影。
这些回忆毫无关联,却共同构成了一种奇异的慰藉:原来我们从未真正失去什么,只是忘了如何想起。
---
而在天狼星β-7的觉醒之城,一座名为“倾听堂”
的建筑悄然崛起。
它没有门,没有窗,只有一圈环形墙壁,内侧刻满了手写体句子,全是普通人提交的“未说出口的话”
。
每天午夜,墙壁会自行发光,随机点亮其中一段文字,并由隐藏的共鸣装置将其转化为声波,回荡在整个城市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