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董桂花冷笑,“他不是提议减税,是在铺路。
只要新政全面推行,这些毒砖就会随着官办工坊遍布天下,等百姓病倒,矛头直指太子与新政,而幕后黑手早已隐身朝堂。”
“明日便查!”
朱标怒拍案几。
“不可。”
董桂花按住他的手,“此人位高权重,背后牵连甚广。
贸然动手,恐激起党争震荡,反被燕王借机渲染‘储君迫害忠臣’。
我们必须等证据确凿,一击致命。”
“那就继续等?”
朱标眼中燃起怒火。
“不。”
董桂花眸光如刀,“我们主动放饵。”
三日后,京畿各大坊市传出消息:太子因“明鉴大会”
成效显著,决意加快蜂窝煤普及,首批十万座新型炉将优先配发京郊二十里内农户,并由太医院每月巡诊跟踪健康状况。
消息登报当日,民间欢呼雀跃,报名者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工坊对外宣称“库存告急”
,急需补充耐火砖三千块,特设紧急采购令,限期五日交付,价高者得。
消息放出不过两日,三家商号竞标,其中两家背景清白,第三家正是李维周姻亲所控的“恒昌窑行”
。
董桂花冷笑:“咬钩了。”
他命锦衣卫暗中监控窑行进出车辆,果然发现夜间有马车出入,车厢底部藏有密封陶罐,内盛未烧制的“白霜土”
原矿。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名账房小吏趁夜逃往城外,被埋伏已久的漕帮眼线截获,搜出身带密信一封,用矾水书写,火烤显形:
>“货已备齐,随第二批砖同行。
事成之后,北地自有厚报。
切记,勿与京官直接交接。”
落款仅一个字:**燕**。
“这一次,不是刺客,不是流言,而是整套体系的渗透。”
清扬看着密信,声音发冷,“他们已经把手伸进了六部运转的血脉里。”
“那就斩断它。”
董桂花提笔拟令,“即刻拘押恒昌窑行上下七十三人,查封全部窑口;秘密提审李维周,暂不惊动;同时,将密信原件、毒砖样本、账册抄本,封入铁匣,呈送陛下御览。”
朱标犹豫:“若父皇不信呢?”
“他会信。”
董桂花语气笃定,“因为这封信上的‘燕’字,用的是永乐年间才启用的私印篆法,而当时朱棣尚为藩王,此印从未公开。
能识此印者,唯先帝与近臣。
若非内廷流出,便是伪造??而谁敢伪造燕王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