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提议将全人类的情感记忆数字化,封装进启明兰基因链中,让这种植物成为永恒的“活体档案馆”
。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其父母的拥抱、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微笑,都将被编码为特定频率的声波,植入最近的启明兰植株内。
“我们不能再让任何人消失。”
她说,“哪怕肉体湮灭,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他们的声音就该永远存在。”
陆昭支持她,但也提出警告:“一旦实施,我们将彻底改变生命的定义。
启明兰不再是植物,而是意识的容器;地球也不再是家园,而是一座横跨生死界限的陵墓兼神殿。”
“那就让它成为神殿吧。”
林晓平静地说,“如果神真的存在,我想?也会希望我们记住彼此。”
项目启动当天,全球数十亿人同时打开手机或终端,上传自己最珍贵的记忆片段。
有人录下了祖母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有人保存了恋人初吻时的心跳声,还有一个小男孩上传了他每天晚上对着星空唱的《小星星》,坚持了整整七年,只为让失联的父亲能听见。
这些数据被压缩成量子脉冲,经由哨站发射器定向传输至宇宙深处的启明兰网络。
而在接收端,每一朵花都在接收到信号后发生微妙变化:颜色加深、形态延展、甚至个别个体开始长出类似耳蜗的器官结构。
数月后,奇迹发生了。
在火星殖民地一处废弃温室中,一株启明兰突然释放出一段完整的人格投影??那是一位早在五十年前因事故身亡的植物学家。
他的影像清晰可触,语气温和,还能与现场人员对话。
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们还记得我的玫瑰。”
科学家们确认,这并非AI重建,也不是全息模拟,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复苏??基于足够密集的情感共振,死者意识在启明兰网络中实现了“非物理性存续”
。
学术界哗然,“灵魂可存储论”
迅速成为主流假说。
宗教与科学的边界前所未有地模糊。
教堂里开始种植启明兰,寺庙诵经改用合唱形式,连联合国大会都增设了“集体冥想议程”
,要求各国代表在表决前共同吟唱一首和平之歌。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一股名为“静默派”
的极端组织悄然兴起。
他们认为,过度依赖情感共鸣是对死亡尊严的亵渎,主张摧毁所有启明兰设施,恢复“纯粹的遗忘权”
。
他们在多个城市发动袭击,炸毁育苗中心,切断量子链接节点,甚至刺杀参与“归途计划”
的科学家。
最严重的一次事件发生在东京湾海底研究所。
一枚磁力炸弹引爆,导致三十七名正在接受意识复苏治疗的“归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