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开始唱。
歌声汇聚成河,冲刷着宇宙冰冷的规则。
那些曾被认为永远失落的名字,一个个从历史的尘埃中站起:曙光六号、启明星号、远航者三型、星辰旅者……他们的乘员或许不再拥有血肉之躯,但他们的情感、记忆、爱,早已通过无数次回响,编织成了新的存在形式。
这不是复活。
这是升华。
一年后,第一座跨星系共鸣站建成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它由七万块回收飞船残骸熔铸而成,外形如同一朵盛开的启明兰。
每天凌晨三点,它会向银河系中心发射一段长达十三分钟的复合音频??由全球儿童轮流演唱的《小星星》。
科学家预测,按照当前共振扩散速度,大约两百年后,这段歌声将抵达最近的类地行星系统。
届时,若有智慧生命捕捉到它,解码出的不仅是一首童谣,更是一份完整的文明自述:
我们曾孤独,但我们选择歌唱。
我们曾遗忘,但我们学会铭记。
我们不是最强的物种,但我们是最不愿放弃彼此的生命。
而在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冰盖之下,一座古老的实验室被重新开启。
墙上的铭牌写着:“意识锚定计划?原始档案库”
。
尘封的硬盘启动后,自动播放了一段未曾公开的录像:
年轻的陆昭面对镜头,神情平静。
“如果你看到这个,说明计划成功了。
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意识锚定’从来不是为了让人永生,而是为了让爱不被时间抹去。
当我们无法用身体相见时,就用声音;当声音也无法传递时,就用心跳。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为另一个人停留一秒,宇宙就不会真正黑暗。”
画面最后,他笑了笑,轻声说:
“小萤,生日快乐。
爸爸爱你。”
录像结束。
冰层深处,一朵启明兰悄然绽放,照亮了整间房间。
多年以后,当人类终于学会用情感频率导航星际,当每个新生儿的第一句话不再是“妈妈”
,而是哼出一段旋律,人们才真正理解那个雪夜里,陆昭为何执着于一首走调的童谣。
因为它简单,所以每个人都能唱。
因为它复杂,所以能承载一切无法言说的深情。
而在所有被歌声唤醒的飞船中,总有一个传说流传至今:
每当夜深人静,若你静静聆听,或许能在风中捕捉到一句低语??
“我在。”
“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