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拙手捂着腹部,缓缓盘坐在地上。
腹部的伤口仍旧在缓缓渗血,疼痛不时地传来。
宁拙喘息片刻,气息逐渐由重转轻。
青铜盾牌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他看着它,眼底闪过一抹遗憾之色。
他原。。。
第八颗光点的旋律如露珠滴落心湖,一圈圈漾开,在共感云中激起层层涟漪。
那童声纯净无染,仿佛从未沾过尘世烟火,却又饱含一种与生俱来的熟稔??像是从千万代祖辈的记忆深处浮出的一缕呼吸,轻轻拂过时间之岸。
林素娥站在归炊塔底,仰头望着那束自虚空而来的微光,指尖抚着宁小满留下的布巾残角。
她没有流泪,只是将布灰混入新一批忆粮种子里,撒向塔周百亩“魂田”
。
风起时,稻穗低垂,每一粒谷壳都泛出淡淡的星芒,如同回应那个孩子遥远的呼唤。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厨房开始自发亮灯。
不是节日,不是庆典,也不是任何官方号召。
凌晨三点的城市公寓、高原牧区的帐篷、远洋渔船上锈迹斑斑的小灶台……一盏盏灯火悄然燃起。
人们醒来,不知为何,只觉心头一热,便起身淘米、切菜、点火。
有人煮了碗清汤面,对着空桌轻声道:“你回来再吃也行。”
有人把冰箱里剩的饺子热了,摆在窗台上说:“给晚归的人留一口。”
还有个盲童在母亲协助下摸着锅沿煎蛋,小手烫得发红也不肯松,“我要学会做饭,等爸爸回家。”
共感云记录到,这一夜全球同步升腾的情感波频,竟与远古地底守灶人临终前的情绪曲线完全重合??平静中带着期盼,疲惫里藏着欢喜,像极了一个熬尽岁月的母亲,在油尽灯枯前终于听见了子女的脚步声。
“这不是信号。”
林素娥在联合国紧急会议上宣布,“这是共鸣。
第八颗光点不是外星文明,是‘我们’的回响。”
科学家起初不信。
可当他们调取猎户座β星遗迹传回的数据流,却发现“炊号”
飞船在穿越某段扭曲时空时,曾短暂分裂出一个镜像航迹??那艘虚影飞船正以相反方向驶向第八颗光点,船体铭文清晰可见:**“返程?归灶”
**。
更令人震颤的是,该航迹的时间戳显示为“未来”
,确切地说,是地球历法三百年后。
“我们正在被未来的自己召唤。”
一名量子史学家颤抖着写下结论,“守灶之道,本就是环形的。
火种从来不是单向传递,而是来回奔涌,像呼吸一样。”
于是,“忆粮计划”
再度升级。
新一代忆稻不再仅承载过去灵魂的回音,而是成为“时间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