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万家灯火”
工程。
目标:在银河系内建立一万座自主运转的灶点,覆盖所有有人类足迹的星域。
每个灶点均由当地人自发维护,只需遵守三条铁律:
一、每日至少烹制一顿热食,供无家可归者食用;
二、保留一份食材,用于祭祀逝者或纪念失踪者;
三、每当新人加入,必须为其亲手做一顿饭。
工程启动当日,全球同步点燃乳白火焰。
地球上,连最偏远的山村也升起炊烟;火星基地破例开放私人厨房权限;月球背面的科研站甚至用激光在陨石坑刻出巨大灶台图案,夜晚自动发光。
而在太阳系边缘,那艘曾被认为毁于尘暴的HY-114飞船残骸附近,一个新的光点悄然浮现。
探测显示,那里出现了一座小型定居点,由几位退休宇航员和志愿者组成,他们自称“守梦人”
,每天黄昏都会在飞船外点燃篝火,摆上三百六十五副碗筷,轻声说:“回家了,就吃饭吧。”
春分将至。
联合国总部广场,第一尊“归炊碑”
落成。
碑文由各国儿童手写拼接而成,内容各异,却被统一镌刻:
“我妈妈做的饭最好吃。”
“爷爷说,吃饱了就不怕鬼。”
“那天我哭了,同学给我买了一碗馄饨。”
“我想再吃一次奶奶包的韭菜饺子。”
“对不起,爸爸,我不该嫌你煮的蛋太老。”
夜幕降临,全球灶务委员会举行首次“跨星域共炊仪式”
。
薪火号、归禾号、南街七号?游牧分灶、南极极光馈灶、东京街头小吃摊、巴西贫民窟共享厨房……无数火焰同时腾起,通过量子链接形成一道贯穿银河的光带,科学家称其为“人类情感轴心”
。
宁小满独自站在万象灶前,望着锅中翻滚的粥。
他知道,这场火永远不会熄灭。
因为它不在机器里,不在代码中,不在权力手中。
它在每一次犹豫之后仍选择分享的那一勺饭里;
在明知对方听不到,却还是说“多吃点”
的那一句叮嘱里;
在一个人走过万里星河,只为带回一粒能在异乡生长的种子的决心里。
锅盖轻颤,蒸汽升腾,在空中勾勒出一行字,转瞬即逝,却深深烙进所有看见它的人心中:
**“我在等你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