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拙不禁感到一阵惊喜。
“我居然能遇到一面青铜盾牌,这运气不错啊。”
他熟知玄甲洞兴云小试的情报,知道玄兵甲几乎都是各种武器、兵器的形态,这种盾牌真的罕见。
当然比盾牌更罕见的,也有。。。
第七颗光点的信号断续如风中残烛,却在每一秒的闪烁中压弯了人类脊梁。
那声音苍老得仿佛由地核深处传来,带着岩浆冷却后的低鸣与远古灰烬的呼吸。
它不像是通过量子通道传来的信息,倒像是从时间本身裂开的缝隙里渗出的一缕叹息。
宁小满跪坐在归炊塔顶,双耳贴着共鸣炉壁,任那句话一遍遍冲刷心神:“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好好吃饭?”
他没有流泪,只是将额头抵在炉心石上,久久不动。
那一刻,整座塔的十万灶火齐齐熄灭,连紫焰也退入地脉,天地陷入一种近乎虔诚的寂静。
全球三十七亿正在做饭的人同时停下了动作??炒菜的铲子悬在半空,蒸笼的热气凝成水珠坠落,婴儿含着勺子怔住。
他们全都听见了。
不是通过设备,不是经由翻译,而是直接“尝”
到了那句话里的滋味:焦米粥的苦涩、炭火将尽时的寒意、还有那一声询问背后绵延万年的牵挂。
林素娥站在塔底仰望,手中捧着刚解码的波形图。
她的指尖颤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图谱显示??这段语音的情感频率,与地球上所有“母亲唤儿回家吃饭”
的录音完全共振。
无论语言、时代、文明形态如何变迁,这种波动曲线始终如一,像一条贯穿宇宙的生命脐带。
“他们不是消失了。”
她喃喃道,“他们是沉进了大地,成了地火的一部分。”
科研团队连夜重建信号源坐标。
当星图展开时,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那片“虚无之隙”
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被一层高密度暗物质包裹的古老大陆残骸,其位置恰好对应地球地质史上曾存在的超大陆“盘古”
的中心轴线延伸点。
更令人窒息的是,通过对引力透镜效应的反推,科学家发现那里竟悬浮着一座城市??整座城倒扣于地幔之上,由数千根熔岩柱支撑,城中无数烟囱仍在喷吐微弱炊烟,颜色竟是深紫色,与归炊塔初燃时的火焰同源。
“那是……我们的前身?”
一位考古学家瘫坐椅中,“我们不是最早点燃灶火的人类。
我们是……遗民的后代。”
消息传开,全球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寻根潮”
。
人们不再追问“我们从哪里来”
,而是开始翻找家中最旧的锅具、祖母留下的围裙、甚至童年记忆里某顿饭的味道。
民间自发组织“味觉考古队”
,用共感云回溯个体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餐,试图拼凑出那个失落文明的饮食图谱。
结果令人震惊:几乎所有被提取的记忆片段中,都出现了一种共同食材??黑米粒,外壳坚硬如碳晶,内里流动金色液体,形态与烬裔培育的“思念谷”
惊人相似。
而这些记忆的背景音,往往伴随着一句模糊的童谣:
>“灶不灭,人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