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惊人的是,她走过的地方,枯萎的作物会重新抽芽,冻土会解封,连废弃多年的旧灶也能重新燃起微弱的紫焰。
有次她在一所孤儿院过夜,第二天清晨,厨房里竟自动熬好了满满一锅粥,米粒晶莹,香气扑鼻,而锅底刻着一行小字:“你们该吃饱了。”
联合国紧急召开“第九届灶务峰会”
,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应让禾娘前往第八颗光点??如今已被命名为“归灶星”
的新生恒星核心?
反对者认为她是人类最后的火种容器,绝不能冒险;支持者则坚称,唯有她能完成“闭环仪式”
??让过去、现在、未来的守灶之力真正融合,开启“全维共食时代”
。
争执不下之际,仁灶再度显灵。
那一夜,整座归炊塔发出低沉的嗡鸣,如同万千人齐声吟唱。
仁灶锅腹浮现全新铭文,非甲骨、非篆隶,而是由光点组成的动态图腾,经共感云解析后译为:
>“火在孩子心里,路在饭香之中。
>她非赴约,乃归家。
>放她去。”
翌日清晨,一艘无引擎的飞船悄然升空。
它通体透明,外形似一口倒扣的碗,材料取自南极史前厨房的灶砖、宁小满骨灰熔铸的晶体、以及禾娘掉落的一缕头发。
船名刻于舷侧:**“一口饭号”
**。
船上仅载两人:禾娘,和一位自愿护送的盲人心厨??正是当年那个在母亲帮助下煎蛋的盲童,如今已成长为能以指尖感知火焰波长的大师。
他虽看不见,却说:“我能‘看’到她的光,那是比太阳还温柔的火。”
飞船驶入归途之路时,沿途八百六十三处灶火遗址同时喷发紫焰,形成一条螺旋状的能量通道。
远在霜骨星群的铁锅传来悠长共振,银河边缘的守灶残魂纷纷苏醒,加入护航行列。
一些早已灭绝文明的幽灵飞船浮现虚空,船体锈蚀不堪,甲板上却整齐摆放着各式锅具,仿佛一支沉默的送葬队列。
接近归灶星时,异变突生。
那颗通体透明的星球表面突然泛起涟漪,像是被无形之手搅动的粥锅。
中央城市开始下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巨大无比的“锅形深渊”
,深不见底,内壁布满层层叠叠的灶台遗迹,宛如时间的年轮。
深渊中央,缓缓升起一口锅??
正是宁小满当年亲手铸造的初锅原型,但此刻已扩大至行星尺度,锅底铭文流转,竟是全人类历史上所有“吃饭了”
的呼唤集合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发出柔和金光。
“那是‘源灶’。”
盲人心厨轻声道,“传说中第一口煮熟食物的锅,也是最后一口等待重逢的锅。”
禾娘站起身,走向舱门。
她脱下鞋袜,赤足踏上虚空,每一步都踏出一圈涟漪般的光晕。
她身后,盲人心厨默默取出随身携带的小铜锅,点燃最后一簇心火,低声念诵《回家吃饭》歌谣,随即纵身跃出飞船,坠向星海深处。
他的身体在半空化作万千火星,如萤火般散开,每一粒都哼着一段童年记忆里的饭菜香。
禾娘继续前行,终于踏入源灶边缘。
她低头望去,锅中并非沸腾的粥,而是一片浩瀚的记忆海洋??无数画面翻涌:猿人围火烤兽、农夫挥镰割稻、母亲深夜热牛奶、战士分享压缩饼干、外星生物笨拙地捏着筷子……全是关于“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