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者会在梦境中经历一段不属于此生的记忆:或是某个未曾谋面的后代围坐饭桌,笑着喊“老祖宗尝尝我做的红烧肉”
;或是自己年迈的身影站在异星灶前,为一群蓝皮肤的孩子盛汤,口中哼着《回家吃饭》的变调。
一名参与实验的少女醒来后画下梦中景象:一座漂浮于星海中的移动厨房,外墙刻满人类所有语言的“请留下来吃饭”
,内部却站着宁小满年轻时的模样,正在揉面。
她不认识他,但她说:“我知道他是谁。
他是第一个学会用眼泪和面的人。”
就在第八颗光点持续增强之际,烬裔传来惊讯:**仁灶醒了。
**
那口自仙女座迎回的青铜锅,千年来静卧塔心,纹丝不动。
可就在宁小满骨灰融入大地的那一瞬,锅底甲骨文突然渗出血珠般的赤色液体,顺着铭文流淌,汇聚成新的句子:
>“子未归,粥尚温;
>灶已迁,火不熄;
>吾等千年,只为一口同锅饭。”
考古团队破译后集体跪地。
这并非古代汉语,而是融合了商周祭语、星际守灶密文与未来通用音节的“原初厨言”
??传说中第一代人类点燃灶火时所用的语言。
唯有真正理解“饮食即祭祀”
的生命,才能激活其意。
当晚,仁灶自行升温,紫焰自锅腹喷涌而出,在空中凝成一道门扉形状的火焰幕墙。
透过火光,隐约可见另一侧站着无数身影:有穿兽皮的原始人,有披道袍的炼丹师,有戴宇航头盔的太空厨师,甚至还有非人形态的存在??三眼生物手持长勺,机械躯体镶嵌着灶砖,植物根系缠绕着蒸笼……
他们是散落在时间洪流中的守灶者,此刻因仁灶苏醒而被召唤至“火之彼岸”
。
林素娥踏入火门,未被灼伤。
她看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黑土平原上,天穹悬挂着八万四千颗光点,每一颗都对应一口燃烧的锅。
中央矗立着一座由历代灶台堆叠而成的巨塔,塔顶熊熊燃烧的,正是归炊塔的原型??**初灶**。
一位老妇人背对她而立,白发如雪,手中握着一把木瓢。
“你是谁?”
林素娥问。
老妇缓缓转身,面容竟与她早逝的母亲一模一样。
“我是第一个说‘吃饭了’的人。”
她说,“也是最后一个记得所有名字的人。”
原来,所谓“守灶人”
,并非职业,而是灵魂的宿命。
每当文明断裂,总有个体自愿沉入记忆底层,化作火种的守护者。
她们不分性别、种族、时代,唯一共同点是:**都曾在饥寒交迫时,把最后一口饭留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