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手搓弓弩养娇妻,竟要我黄袍加身 > 第380章 一锤定音(第1页)

第380章 一锤定音(第1页)

萧承锋当场懵了。

他瞪大了眼睛,看著自己的母亲,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母妃?您……您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要……帮柳越?”

寧贵妃看著儿子那副震惊、茫然、甚至带著点委屈的表情,忍不住又嘆了口气,伸出纤纤玉指,带著几分宠溺和无奈,轻轻点了点萧承锋的额头。

“笨蛋!”她嗔怪道,“母妃是让你顺水推舟,不是让你去帮柳越!”

“你也知道,那陈锋在去西南的路上,便遭遇了截杀,九死一生。可见,那西南之地,山高路远,匪患是何等的猖獗。”

萧承锋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是……是啊,的確很乱。”

寧贵妃的眼中,闪过一丝令人心悸的寒光。

“既然这么乱……”

“那么……朝廷派去的钦差大臣,在半路上,被一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穷凶极恶的匪徒,给杀了。”

“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吧?”

……

第二日,清晨。

御书房。

清晨的阳光透过精致的雕窗欞,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瀰漫著淡淡的墨香和龙涎香的气息,庄重而肃穆。

乾帝萧景贞並未穿著繁复的朝服,只著一身明黄色的常服,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他面容清俊,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只是平静地翻阅著手中的奏摺。

右丞相柳越与武安侯秦元,一左一右,垂手侍立在御案前。

柳越身著一品仙鹤补子朝服,鬚髮梳理得一丝不苟,神情恭谨而沉稳。秦元则是一身紫色麒麟武官常服,腰背挺直如松,面色平静,眼神锐利。

气氛看似平和,实则暗流涌动。这御书房內的单独奏对,远比金鑾殿上的公开辩论,更显压力,也更能窥探到各方真实的想法和底线。

“陛下,”柳越率先开口,打破了沉寂。他微微躬身,声音沉稳有力,“关於巴郡钦差人选,老臣思虑再三,以为吏部右侍郎张昭,实乃不二人选。”

他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向皇帝审视的目光,开始陈述理由,语气恳切,条理清晰:

“其一,张昭曾在益州、荆州等地担任过知府、通判,前后歷时近十载,对地方民情、吏治运作,可谓了如指掌。由他前往巴郡,必能迅速融入地方,查清匪患根源。”

“其二,张昭出身户部,精於钱粮核算,善於统筹规划。巴郡剿匪,涉及兵马调动、粮草转运、犒赏抚恤等,耗费巨大。由他总理后勤,必能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地减轻国库负担,做到『不劳国库。”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柳越的语气加重了几分,带著一种为朝廷大局著想的深意,“张昭乃纯粹的文官出身,性情稳重,处事公允。由他主持剿匪事宜,可避免武人一味好勇斗狠,滥杀无辜,激化民变。当以安抚怀柔为主,剿抚並用,方为上策。此乃长治久安之道。”

龙椅之上,乾帝萧景贞不置可否,只是將目光,转向了另一边的秦元。

“秦爱卿,你的意思呢?”

“回陛下,”秦元的声音洪亮而沉稳,“柳相所言,老臣深以为然。巴郡匪患日炽,流民失所,確需朝廷派遣得力钦差,前往整飭。”

他这开场白,让柳越和御座上的乾帝都微微有些意外。柳越心中更是冷笑,这秦老匹夫,莫非是认栽了?

然而,秦元话锋陡然一转:

“只是,”他目光如炬,看向柳越,“剿匪安民,终究是军务为先。巴蜀之地,山川险峻,匪徒狡诈,藏匿於深山老林之中,非寻常剿匪可比。若派遣一位不通兵事、不识战阵的文官前去主持大局,恐会……”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忧虑:“恐会外行指挥內行,貽误战机!轻则损兵折將,徒耗钱粮;重则……打草惊蛇,反令匪徒坐大,甚至可能引火烧身,危及钦差自身安危!此非危言耸听,实乃老臣征战半生,深知兵凶战危之理!”

他没有直接反对张昭,也没有推荐任何具体人选。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一个无法迴避的核心问题——剿匪,需要懂军事的人!

“陛下!老臣以为,此任钦差,无需位高权重,但必须满足两点”

“其一,此人必须懂兵事。不必精通,但至少要能看得懂军报舆图,知晓何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其二,此人必须为人公正,不拉帮结派,能够以国事为重。如此,方能与巴郡地方將士,尤其是那位身处剿匪第一线的永安县令陈锋,通力协作,早日荡平匪患。”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