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远归来记**
>三十八年,母望子归;
>三千日夜,名唤不息。
>他走过铁网、风沙、遗忘的荒原,
>终于听见母亲的声音穿透岁月而来。
>这不是奇迹,是坚持的胜利。
>当一个人不肯被忘记,他就从未真正消失。
数日后,李志远携母来到传承馆。
他在碑墙前长久伫立,手指抚过自己曾被涂黑的名字,终于开口:“我以为他们都忘了我。
可原来,有人一直在写我的故事。”
阿启握住他的手:“是你母亲从未停止呼唤。
是千万个普通人,用记忆筑起了抵抗虚无的长城。”
离别时,李志远留下一句话:“我要去学校讲课。
讲什么叫‘因言获罪’,什么叫‘永不放弃名字的权利’。”
春风再起时,传承馆迎来第十万位访客。
那是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独自前来。
他说:“老师让我们来找一个名字。
我爷爷说,我太爷爷叫方振武,是小学教员,五十年代没了。
我不知道他去哪儿了,但我想知道。”
工作人员迅速查档,果然在早期资料中找到记录:
>**方振武,三十九岁,乡村教师,因编写乡土教材被指“歪曲历史”
,拘押期间病逝,尸骨无存。
**
孩子认真听完,掏出铅笔,在本子上一笔一划写下这个名字。
然后仰头问:“我能在这里给他放一盏灯吗?”
当然可以。
于是,在那个温暖的午后,又一缕微光悄然点亮,融入星河般的碑墙灯火。
阿启站在二楼窗口,俯瞰这一切。
他知道,这场战争没有终点。
谎言会重生,权力会遮蔽,记忆会被再次试图抹除。
但他也清楚,只要还有孩子愿意提问,还有母亲不肯闭嘴,还有青年敢于记录??
草芥称王的时代,就不会终结。
他转身走入书房,取出一支新笔,蘸饱墨汁,在《众声录》最新一页写下:
>“今日,一位十岁孩童为祖父寻名而来。
>他不知道何为政治,也不懂什么叫压迫。
>他只知道:
>爷爷说过,每个人都有名字,
>而名字,不该怕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