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恶毒假千金选择山居种田 > 210213(第3页)

210213(第3页)

“……”

身后百姓们哀求的声音逐渐远去,廖老汉叹了口气,“咱们村多亏了你和阿姝,不然也……唉。”

山上野菜野果还有菌子这些的确是多,但这些哪能顶饱哟,至多是饿不死人罢了。

周野沉默。

天灾初期是难熬,但能熬到官府的赈给发下来这日子便还能过下去,不像当年他所在的地方,发下来的赈给缺斤少两,压根不够吃,兼之闹的是蝗灾,百姓们连树根草叶都没得啃,为了活下去只能卖儿鬻女甚至卖田卖宅,最后卖无可卖,便只能走上背井离乡的逃荒路。

等两人到了粮铺,发现粮铺外不再有吵吵嚷嚷的百姓人挤人,大家如同栅门之外领粥的百姓一样有序排着队。

找人一打听,才晓得镇上几家粮铺的米价稳在了一百四十文一斗,百姓们需上报户籍后买粮,每日最多买一斗,且三日内不得再买。超出一斗后想买也可以,但每多买一斗就要多花三十文!

有那会算账的这么一算,顿时惊了一大跳。

我的个老天爷,想要买一石粮的话,竟要花费两贯七百五十文!

要知道水患之前一石糙米也就七百文!

粮铺这个限购的法子也不知哪个有才之人想出来的,这么一搞,那些生怕买不到粮而一味哄抢的百姓们都冷静了下来。

一斗一百四十文的米价已经很高昂了,傻子才会花那个冤枉钱去买更多的粮。而那些富户虽然钱多,却也不想当这样的冤大头,毕竟有这个钱都能自己派人去别的州县运粮回来了,不过是耗费的时间久些。

“阿野,那你还排队买粮不?”廖老汉问。

他家是没啥余钱了,这一趟不打算买粮。

周野正想说“眼下人多不如改日再来”,却又在想到什么后改了口,“来都来了,还是买一斗回去。廖老爹,劳您帮我先排着,我去镇上别处转转,一会儿再来寻你。”

廖老汉只当他是想去看看镇上其他商肆,当即回了句:“没得问题。”

水灾之后,除了粮铺人满为患,其他商肆都十分萧条,尤其是几家食肆,如今粮贵,食肆也跟着涨价,大部分百姓都已吃不起了。

廖老汉料定周野很快就会回来,哪料他排着队,眼前的百姓越来越少,等了许久才终于看到周野的身影。

周野看上去较方才没什么不同,但廖老汉却从他眉眼间捕捉到一丝未退的狠意。

那卷起的袖上甚至多了几处红色污渍,看上去就像是新鲜的血滴不小心溅在上面再晕开,这让廖老汉心里一咯噔。

“阿野,你干啥子去了?”

周野本不打算说的,但廖老汉主动问,他便解释了句:“看到几个鬼祟之人,尾随一路,发现他们想抢别人的粮,我便将那几人揍了一顿,力道没收住,一不小心见了点儿血。”

廖老汉嘴巴张大,又缓缓收了回去,干巴巴地夸了句:“抢粮贼啊,那干、干得好。”

第212章贵人

一日两顿米粥,钱家施粥施了三日,终于,太平县的差役带来了第一批紧急救济粮!

差役们得到上头命令,很快设下多个粥局,井溪镇栅门外一个,还有各个人流集中的交通要道上也都设了粥局,拥挤到一处的灾民很快被分散到几处。

又有专门统计户籍的小吏召集十里八乡的里正,叫里正统计各村各户的人口田亩和房屋损毁等情况,划分出极贫户、次贫户和非贫户三个等级。

灾情损失统计好之后会逐级上报至朝廷,到时候朝廷会就近任命派遣特使前往灾区这边核实情况,以防地方官员谎报或者瞒报。待这般核实了灾情之后,朝廷才会下发政令,调拨钱粮来赈灾。*

西南之地本就偏远,这么一套流程下来,还不知要等多久,便是最理想的状态怕是也要等个两三月,慢的话拖上半年都有可能。在赈灾的钱粮发下来之前,受灾严重的百姓便只能依靠粥局这一日两顿的米粥度日子了。

甜水村。

里正因着有能干

的孙子帮忙,各家各户受灾损失统计得很顺利,只是偶尔会遇到几个胡搅蛮缠的村民。

譬如那林大田家的。

张腊梅缠着里正问个不停,“里正老爷子,您看我家损失这么惨重,是不是能评个极贫户啊?”

里正本来避而不谈,但被缠得烦了,只得同她道:“你家田多,我去田里都看过了,你家好好打理田地的话,下个月水田能得二成的稻米,旱田里芋头也保住了一些,我不多算,也只算个两成,同村里其他人家比,你家已是好的了,所以我评的是次贫户。”

“什么?次贫户?不是,老爷子你可瞧瞧,我家茅草屋都塌成什么样了,桌子椅子这些都被房梁垮下来砸烂了,那些水瓮陶罐碗碟的,一个没剩,如今我家吃饭都是一张烂桌板上吃!地里那点儿收成能顶什么事,我家咋就成次贫户了,肯定得是极贫户啊!”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