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之后,云雾渐渐消散。
人群就开始往江畔聚集。
不久之后湘江两岸,男女夹岸而立,便有足驛肩之势头。
远处青山隱隱,岸边木深深。
岸上,鼓丝竹,炮竹齐鸣。
江中,参赛的龙舟已经做好准备。
今年的龙舟,均长约十丈,共载七八十人,其中划船的三十六人,其余的人负责鼓、梢、锣、旗、唱神、托香等等工作。
其他的各种船只已经主动让开河道,或在远处,帆影点点,或在码头,墙櫓云集。
各式歌声,在江上此起彼伏。
其中的一首道:
【饶君痛饮谢端阳,
怕老大仍无一百觴。
人生三万六千场,
是日记风流帐,
一度须教一度狂。】
哪怕端午节喝的烂醉如泥,恐怕到老,都喝不够一百觴。
所以,做人要及时行乐,莫要虚度光阴。
歌中说的就是这般道理。
李燾所在的亭台,是这热闹当中较为安静的地方。
亭中端坐只有二人。
一人正是李燾,换了一身儒服。
另外一人,大约三十多岁,一身宽袍大袖,头戴平定帽,身材高大,额下生著浓密的黑须,双眼炯炯有神。
应该就是王惟敬。
远远听他们谈话,路平不禁嘴角微微抽搐。
这王惟敬,果真如衡州人所说,生性豪爽,有侠义之风,不拘小节,一开口就语出惊人。
“斗野公(李燾號斗野),我的墓誌可撰好了吗?”
李燾当即就黑了脸,骂道:“年纪轻轻,说什么胡话?”
明人生前预备墓志铭的不在少数,比如內相就让外相提前给他预备了一份,
然而像王惟敬这般年轻就要墓志铭的,只能说豪放不羈。
李燾正被他纠缠的无奈,看到路平已到亭前忙招呼道:“云积来晚了。”
言罢就跟路平介绍说:“这位是王惟敬,號少峰,素来不拘小节,莫要和他一般见识。”
未等路平开口。
王惟敬大笑道:“我族兄王惟谦王熙凤,对司李非常推许,我岂不知。”
王熙凤?
路平一听这个名字,也不禁大笑起来,片刻后才见李燾和王惟敬一脸古怪地看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