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 100110(第20页)

100110(第20页)

“杀啊!”

守城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缴了械。张百川让人打开城门,更多的村民涌了进来。

“粮仓在哪?”李大山揪住一个士兵问。

“在在县衙后面”

“分头行动!”张百川下令,“一队去粮仓,一队跟我去县衙!”

李大山带着二十几个壮年男子冲向县衙。衙役们惊慌失措,有的跪地求饶,有的转身就跑。知县从后门溜走,被埋伏的村民抓个正着。

当粮仓的大门被砸开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里面堆满了粮食,足够全县人吃半年。

“狗官!“一个老人跪地痛哭,“我们有救了有救了”

张百川让人分发粮食,同时打开县衙的银库,把银子分给灾民。

天亮时分,县城已经变了天。张百川在县衙前宣布:“从今日起,我们不再受朝廷压迫!愿意跟随我的,敢教日月换新天!”

响应者云集。李大山站在张百川身边,望着初升的太阳,第一次感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朝廷绝不会坐视一个县城造反。但此刻,他不再恐惧。有了武器,有了粮食,更重要的是有了同生共死的兄弟,他们终将杀出一条血路。

“张大哥,”李大山说,“接下来怎么办?”

张百川望着远方,“联络其他受灾的州县,团结所有活不下去的百姓。让我们一起举起刀来。”

李大山点点头,

握紧了手中的刀。这把刀将饮尽仇敌的血,为英子,为狗儿,为所有冤死的亡魂。

清晨的阳光洒在县城的青石板上,李大山站在县衙大门前,手握钢刀,警惕地扫视着街道。三天前,这里还是知县老爷耀武扬威的地方,如今却成了起义军的指挥中心。

“大山兄弟,张先生让你过去。”一个年轻人跑来传话。

李大山点点头,交代了几句守卫的事,大步走向后院。一路上,他看到粮仓前排着长队的百姓,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久违的希望。张百川下令开仓放粮,每人可分得三升米,足够撑过这段艰难时日。

后院的书房里,张百川正伏案查看县衙留下的地图和文书。他抬起头,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显然一夜未眠。

“大山来了,坐。”张百川揉了揉太阳穴,“城防安排得如何?”

李大山挺直腰板,“按您的吩咐,四门都有人把守,城墙每五十步设一岗哨。只是”他犹豫了一下,“兄弟们大多没打过仗,真要官兵来了,恐怕”

“我明白。”

张百川叹了口气,“但事已至此,我们别无选择。”他指着地图,“据俘虏交代,消息最快三天就能传到州府。知府不会坐视不管,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李大山握紧拳头,“来多少杀多少!”

张百川摇头,“光靠蛮勇不行。我们人少,武器简陋,必须智取。”他指向地图上的一处山谷,“黑石峪,这是从府城来的必经之路。若官军来犯,这里是最好的伏击点。”

“张先生!”一个粗犷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谈话。王三大步走进来,这是个三十出头的壮汉,满脸横肉,曾是村里的屠户。“刚收到消息,临县的灾民听说我们占了县城,也想跟着干!咱们何不一鼓作气,把周边几个县都拿下?”

张百川皱眉,“不可冒进。我们根基未稳,贸然扩张只会分散兵力。”

王三不以为然,“现在士气正旺,就该趁热打铁!等官兵来了就晚了!”

李大山看着两人争执,心里明白王三说的有道理,但他更信任张百川的判断。这个曾经的教书先生虽然看似文弱,眼光却比谁都长远。

“王三哥,“李大山插话,“张先生说得对。咱们先把县城守好,等更多人来投奔,再图发展不迟。”

王三冷哼一声,“妇人之仁!”说完甩手而去。

张百川望着王三的背影,忧心忡忡。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钟声——那是他们约定的警报信号。

“不好!”李大山一跃而起,冲出门去。

城墙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全都紧张地望向远方。李大山挤到前面,顺着守城弟兄手指的方向看去——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正快速接近。

“是官兵?”有人颤抖着问。

李大山眯起眼睛,突然松了口气,“不,是灾民!”

果然,来的是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有男有女,有的还拖着孩子。他们看到城墙上的起义军,激动地挥手呼喊。

“开门!快开门!我们是来投奔张先生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