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你先躺在这里缓缓,今儿也別回家了,等好些了便去探春宫里歇息,等明日见过了元春之后,你再出宫回府吧!”
说著,李崇又叮嘱道。
“元春月份大了,不能大喜大悲,这件事还是先瞒著她,等她生下孩子之后再告诉她吧,明儿见了元春之后,你可莫要露出悲容来才好。”
贾母双眼含泪,默默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与此同时,贾母心里除了悲慟,更有了一点安全感。
这些年以来,她一直为贾家的未来,为荣国府的未来而忧心不已。
她放下国公夫人的脸面,费尽心思为陛下搜罗美女,为陛下进献银子,为的就是让陛下看在这些情分上,善待她们贾家,善待她们荣国府。
而现在,柳林镇一役,贾璉阵亡,贾环,贾芸身受重伤,还阵亡了那么多贾家的部曲家將,贾母心痛之余,更有些放下心来。
她知道,凭藉著这桩大功,以及宫里的元春,黛玉,探春,迎春等人,至少在陛下这一朝,她们贾家会稳若泰山,谁也动不了她们贾家了。
而陛下今年才十六岁,春秋鼎盛,少说还能御极四五十年。
至於四五十年之后,到了下一任皇帝,有柳林镇这件大功做底子,只要她们贾家子弟不作死,不去参与夺嫡之事,不去做那投敌叛国,或是谋反之类的勾当,她们贾家也是安全无虞的。
一想到这里,贾母又是伤心,又是高兴,一时间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再说李崇,他扭头看向贾探春。
“你弟弟伤了右腿,军中是不能呆了,不过你放心,等他回京之后,朕会重用他的。”
贾探春闻言,不由得转悲为喜,连忙跪下叩头谢恩。
李崇点点头,又看向了贾迎春。
要说今日这武英殿之內,除了贾母之外,谁最伤心难过,那无疑便是贾迎春了。
在荣国府之时,贾璉虽然和贾迎春关係一般,平日里也不怎么照顾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但不管怎么说,贾璉总是贾迎春的兄长,而且是唯一的亲哥哥。
此时贾璉阵亡,贾迎春又怎么可能不伤心难过呢?
再加上贾家其他人,贾蔷,贾环,贾芸都只是受伤,唯独贾璉一人阵亡。
如此两相对比之下,迎春无疑更伤心欲绝了。
李崇看看贾迎春,嘆息一声道,
“你兄长贾璉阵亡了,朕会封他高爵以彰其功,他没有留下什么子嗣,等你弟弟贾琮有了孩子之后,朕会让贾琮过继一个给你兄长,也好为你兄长延续香火。”
贾迎春闻言,红著眼圈,泪流不止,便要跪下谢恩。
不料,李崇一把抓住她的柔嫩小手,温言道。
“先別急著谢恩,朕还有一道恩典给你,因为你父亲的缘故,你成了罪人之女,即便是进宫服侍朕,也没法子给你名分,
现在你兄长为国捐躯,功劳不小,朕便免了你的罪人之女,封你为靖妃,以纪念你兄长为国靖难的功绩。”
李崇话音未落,贾迎春便紧紧咬著手帕子,哭得泣不成声。
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她的后妃之位,竟然是靠她哥哥贾璉这条命换来的。
如果有得选,她寧愿不要当什么靖妃,她更希望她兄长贾璉好好的,哪怕是像往常那样不怎么理会她,不怎么照拂她,只要她兄长贾璉还活著就好。
可惜,她哥哥贾璉已经阵亡了。
贾迎春啜泣不绝,探春在旁边安慰了好一会,迎春这才慢慢止歇。
这会儿,贾母也终於缓了过来,脸上也有了几丝血色。
李崇命人抬来步琴,抬著贾母去长春宫安歇,並让王君效也跟著一起去,贴身照顾贾母的身子。
等贾母,探春,迎春几人走了之后,李崇又拿起史那份摺子的留档副本,嘆息了一声,便出了武英殿,往薛宝釵的翊坤宫去了。